早已过了饭点,我在食堂遇到正在啃面包的公司安全监察主任曹工,我问他怎么不吃饭呢?他说刚刚参加了上级安全检查组的检查,错过了饭点,只好在小店买几个包子应付应付。
他说这段时间检查组太多,忙得饭都吃不上。那检查组呢?我问。他说领导们在陪呢!他下巴往“技术交流室”方向撇了撇。这个室是我们公司专设的接待上级领导们吃饭的小食堂。
只见技术交流室大门紧闭,食堂阿姨一会儿推着小餐车,一会儿端着茶壶,进进出出,每次都很小心地关上门。即使这样,里边欢声笑语还是能传出来一些,看来他们检查技术交流地正欢呢。没办法,上面对“四风”问题抓得紧,利用工作餐期间争分夺秒交流技术也得注意做好保密工作。
我以前也兼部门安全员一职,兼管一下部门的安全工作,经常和他一起参加了各种各样的检查和安全工作会议,深知安全工作不容易,听说他曾经病了一场,刚刚上班不久。也想问问他的近况,于是我坐下来,但是听得最多的是他吐槽现在的安全检查频率太多了,省、市及行业监管部门的,前脚走后脚来……
为什么安全检查这么多呢?即使如此繁多的安全检查,为何事故还是频频发生呢?难道安全检查没有什么作用?不是的,我想还是某些安全管理部门主管领导在认知上出现了错误。
他们往往认为安全是靠监管出来的,因为每次事故后都强调安全监管不到位,也一定会在事故原因分析上写上这一条,当然也会有培训不到位,安全意识不高等原因。其实大家要明白,监督之于管理只是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就是说没有不行,但有也不见得行。
我认为安全工作关键是引导责任主体做好自律,各级要管安全,关键是企业要自律地做好安全工作,只有自律做不好了,才需要监管。高质量的监管也要自律,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监管过度。
然而,现在上级单位对下的安全管理很多是以转发再转发上级文件、开会传达再传达上级会议精神代替了管理。很多的动作是围绕“免责”来做的,都要求签“责任状”,要求要“留痕”,然后就各种专家来检查。搞得下面安全管理人员天天就忙于应付各类检查,忙做台帐,收资料,弄汇报,搞接待,根本就没有时间管现场,没有办法沉下身,静下心管一线的安全生产。
企业安全职责不在于监管部门,在于企业本身,企业要做到管生产必须管安全,明确直接管理者对安全负责,安全才能管好。如:车间主任就是这个车间安全的真正负责人,工班长就是工班安全的真正负责人。
安全管理工作少一点上级压下级,下级哄上级,少一点层层加码,层层加“水”的形式主义,把精力落实到一线,眼睛向内,身体力行,排查隐患,积极整改,才是企业保证安全,提高效益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