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文字,但却用不好文字。文字内容往往写得较为肤浅、没有深度,带着求知的欲望,我迫切地翻开老舍先生的《老舍谈写作》一书,发现收获不是一般多!老舍先生,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语文课本里我们曾学过的文章《趵突泉》、《林海》、《猫》......还有《骆驼祥子》、《茶馆》等文学作品,均出自老舍先生之手。
《老舍谈写作》精选老舍先生关于谈写作的几十篇文章,让我们系统地了解老舍的创作思想,该怎么动笔写作、怎么观察事物、怎么写一段对话、怎么做生活的积累等等,内容全面,可操作性强。但由于自身理解能力的局限性,我未能很好地吸收整本书的内容,所以只总结了以下我认为比较有用的三点:
1)要多写大白话,写大众看得懂的文字,尽可能简明扼要,光靠辞藻堆砌,华而不实。
老舍先生说,说得明白正确,比乱用一些修词好的多;说得简单有力,比说得啰苏累赘好的多。
因为不必要的形容,不但不能教文字美丽,反倒破坏了文字的简单朴实。
文字是用来表达信息,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然而,在这个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文字的意义正发生改变。
如去年上映的《年会不能停!》,影片中一系列“职场黑话”营造了大量笑点,极具讽刺意味。对齐一下颗粒度、拉齐水位、通晒、抓手、打通底层逻辑......每个字都认识,但连在一起却看不懂,极大程度地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成本。然而,这些隐晦的专业词汇,却在互联网中流行开来。大家似乎以为,用上这些词语,就显得更高端。
老舍先生:字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全看用的恰当与否。
存在即合理,我们不能全盘这些“职场黑话”存在的意义,在特定的专业性场合,它们还是发挥着重要的积极意义。恰如各行各业的专业术语,准确、简洁的特点,精准传递信息,提高沟通效率。
但是一旦用在不合适的地方,不但失去文字原有的意义,反倒弄巧成拙。好比我们刚开始学写文章时,我们总喜欢用上一些看似高端的词汇,随意引用文学经典词句,以显得文章有内涵有深度。
对此,老舍先生在谈到学生腔里如是写到:若是只贪转文,有现成、生动的话不用,偏找些陈词滥调来敷衍,便成了毛病。而为避免此病,在写文章的时候,必须多想多练多念多修改。
2)文字要多想多练多念多修改,才知道是否流畅。
一篇好文章的产生,必定是经过反复推敲琢磨出来的。没有经历一番勤学苦练,是难以写出好文章的,多想多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里就不过多赘述了。
在这里,要着重说说多念多修改。
“文章必须修改,谁也不能一下子就写成一大篇,又快又好。怎么修改呢?我们应当先把不必要的话,不必要的字,狠狠地删去,像农人锄草那样。不要心疼一句好句子,或一个漂亮字,假若那一句那一字在全段全句中并不起什么好的作用。”
为多修改就须多念自己的文章。检查一篇文章文字是否流畅,要念出来,不仅要念自己听,还要念给别人听,让朋友检查下文字的流畅度。念起来不嘹亮,不干脆,听着不起劲,就要多修改。
除了要多念自己的文章,还要多念别人的作品。前者的“念”是朗读,而后者的“念”是阅读。光自己写,而不多念别人的作品,不容易进步。
念别人的作品是为丰富自己的经验,要从别人的作品中学来写作的方法,而后运用这方法去自己创作。这就是阅读的重要性了,当然切忌葫芦画瓢,不要为照猫画虎地去套别人的套子。
3)写作要真情实感地写,多阅读,从生活来,要到生活中去......
关于这点,老舍先生在书中提及多次。没有生活,就没有语言。
如老舍先生写《骆驼祥子》,起因是老舍先生听了两个朋友说了有关车夫与骆驼的故事,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从小就与底层民众接触,老舍先生对劳苦大众的生活状况和心理有着较深入的了解,不仅如此,老舍先生还细化到主要的人事物上,如:随时随地观察路上的车夫,专门向朋友打听骆驼的生活习性......“
在历史中的确有没有读过什么书而能写出很好文章来的人,但是这样的人并不很多,而且他所写的也都是积多年的经验与困苦而成,并非偶然。”
可见生活经验对写作的意义重大,为此,我想起了最近比较火的两位女作家。
一位是跟随母亲在新疆漂泊不定,四处为家,先后获得人民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的当代作家,近期大火的《我的阿勒泰》原著者——李娟,高三退学,跟着妈妈学裁缝。
一位是钟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作家榜年度作者......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身体带有残缺、生活充满非议的当代诗人、作家——余秀华,高中毕业赋闲在家,听从家人安排,19岁领证结婚。
两位女作家,虽然没有接受过高等院校的正规教育,但她们历经沧桑、饱受生活困苦,对生活,对情感,都有着非一般的感悟。当然光有这些,是不足以写出好文章的,但正是这些生活的苦,激发了她们创作的灵感,丰富了她们写作的素材来源,诞生了一篇篇具有深远社会意义的文章/诗篇。
写到最后
我喜欢文字,但我知道自己写得不好,较为肤浅,没有深度,所以我读老舍先生的《老舍谈写作》。光读一本书不够的,还有读更多,填补那极其缺乏的人生阅历。
不仅要多读,还要多写。尽管写得不好,但不怕,多写多读,总会有进步。
“这样高高兴兴地,不图名不图利地往下干,一定会有成功那一天。难道这还不是跃进么?好吧,让咱们都兴高采烈地干吧!放开胆子,先有什么写什么,有多少写多少,咱们就会逐渐提高,写出像样子的东西来。不怕动笔,笔就会听咱们的话,不是吗?”
看,老舍先生也是这么说的!
话不多说,有时间还是读书写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