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案例:老师让孩子课外辅导孩子,家长就给孩子报名。老师说孩子上课睡觉,让家长沟通,孩子就与孩子沟通,而孩子说:“有什么可沟通的?”
这样你就不再是妈妈了,你就是老师了,你是站在老师的角色和孩子沟通了。
站在妈妈的位置上和孩子沟通,“老师今天说你上课表现不好,你偷偷告诉妈妈,是不是上课不好玩,没意思?”站在妈妈的位置上沟通!
关键是站在什么位置上与孩子沟通。
2.案例:儿子高中17岁不上学,辍学两年,现在读普通高中,没有完整上过学,说自己腹痛,0晨腹痛,检查自己不愿意去,在家里看手机,妈妈收手机,与妈妈打闹。儿子与爸爸关系不好,爸爸话少,超理智,暴脾气,青春期后动孩子,现在爸爸很少管儿子。经常指责儿子。家里气氛不是很好。妈妈觉得自己力量不够,儿子被爸爸撵出去过三天,妈妈焦虑去听课,儿子回来纹身,基本不和爸爸妈妈沟通交流。儿子留级为了谈女朋友。双胞胎龙凤胎(双胞胎是不能区别大小的,不然就一个有义务,一个有责任)。
(1)和女儿竞争,不如妹妹,所以,同学也不敢竞争(在家里就是和姐妹竞争),鼓励孩子参与,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胜任感(父母不要参与),让孩子有我行的体验感,让孩子多体验,力所能及的事情上。父母冲的越快,孩子过度保护越不行!
(2)孩子的攻击性要得到升华。
(3)分离焦虑:三岁之前不要把双胞胎分开。双胞胎的孩子不能轻易分开!
(4)有些妈妈就是需要有意无意让自己活在焦虑和内疚的体验里,然后在亲子关系里勾引孩子制造让自己焦虑和内疚的事情,你自己活在焦虑状态里,勾引孩子!…………这是潜意识,是自己觉察不到的。
(5)妈妈讲的事情很多都不客观,过于情绪化,让自己的情绪带进去,看到的东西不一定都是真的,对孩子的问题有些根本没有看到,要不然夸大其词,要不然无中生有。
(6)你死死的抓住自己的内疚和焦虑不放,孩子再怎么样,你也可以不内疚不焦虑的,你有很多快乐的理由,但是你就是不让自己快乐,但是你就是看不到美好的一些事情,你就是要看不好的事情!如果你真看到好的部分,你就不会焦虑了,是你抓住焦虑不放!!!要看到自己的模式,不要抓住焦虑不放,抓住孩子的问题不放,抓住一个人不放!
在家里放松自己,然后用第三者眼睛看自己,看孩子,才能看见自己和孩子!!!
让自己开心,不见得别人会好起来,但起码你自己好起来了。
3.早年未完成事件,分离创伤如何影响中年生活的?
(1)爸爸妈妈很忙,小时候长期干活,没有与孩子在一起,就容易造成分离创伤。
(2)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大的孩子,年龄比较大了,老人去世,孩子没有时间造成哀悼。孩子可能在上学,可能还小,爸爸妈妈没有把消息告诉孩子,这个孩子用来哀悼的时间不多,孩子内心有很大的创伤。孩子中年以后可能抑郁。…………我也有这个。
(3)也可能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父母没有时间完成哀悼,他们的孩子进入青春期莫名其妙的抑郁。这就是创伤的代际传递!(让她回忆一下,他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什么时候去世的,尤其是外婆,外婆在妈妈比较早年去世,尤其是外甥女容易抑郁。)……这个也有。
(4)亲人在年幼时候去世或者早年没有被照顾好,内心就会有分离或者丧失的体验。人到中年表现的比较困难,在生活中面临身边老同志生病去世,他们就可能产生很大反应,这种反应和早年父母不在身边,经常一个人带着钥匙回家体验差不多,感觉特别孤独和伤感。
4.很多老人怕死,死在家里边。吴子早老师爸爸怕死,所以一直待在医院里,钱都是吴老师花的。孩子把父母送到医院,也是孩子拒绝分离,同时也可能是孝心。
吴子早妈妈:有钱人照顾比较少,没钱的人照顾比较多,而通常照顾比较多的人最不讨好,照顾不好她又会内疚,远在他乡的人花了钱又理所当然感觉自己孝顺了父母亲,可以对照顾父母亲没有钱的那个孩子颐指气使,在旁边照顾父母的孩子通常都是父母最不满意的,其他孩子也会嫌弃照顾父母那个孩子,照顾好不会做饭等等,往往照顾父母的那个孩子愤怒和委屈才是最大的。照顾父母的孩子也可能一辈子都不讨好,而远在外的孩子,说漂亮话父母亲对他们有很多的思念。不太有出息的孩子照顾父母,父母对其有嫌弃,他们在现实中完成了分离丧失哀悼,父母亲看不好他们,他们不接受,但是潜意识是接受的,早年不再父母身边,晚年在父母身边他们感觉舒服。
想完成分离和丧失就是多与父母接触,多陪陪父母,才能完成分离和丧失!!!!!!
(5)带着父母交给孩子的使命。尤其是姐姐哥哥带着下面的弟弟妹妹长大。如果没有完成父母交给他们的使命,这种分离更难,而一些孩子一直在等,等父母说:你是我最好的孩子,你是我很满意的孩子。而父母就是不说:所以造成的分离更难!!!
(6)有些孩子被亲戚寄养,或者自己照顾自己,大孩子照顾小孩子,父母又生一个孩子出来。他们都有分离创伤,即使父母老了,而父母到老了或者去世了才意识到一家人在一起多么重要!
一个人早年分离比较多,会对一家人在一起有很多的想象。
案例:一个大学生毕业了就开始抑郁了,早年父亲去世了,母亲很快又改嫁了,和继父的关系还不错。而毕业了就会离开熟悉的环境,踏入社会,想起父亲去世,就有分离创伤。
6.一家人在一起很重要。
(1)仪式感很重要,做好吃的饭。
(2)爸爸妈妈送孩子上大学。
(3)兄弟妹妹打打闹闹的声音。
7.弗洛伊德:一切的心理问题都与分离和丧失有关。(现在大声的事情只是过去的早年的创伤被激活了而已。)
8.中年危机:往上找(自己的父母发生了什么),往下找(和自己的孩子同样的年龄自己发生了什么)。
重新解决当年未完成的哀悼!
9.案例:一个同事突然腰痛,在身体不同部位悠走。
三四月份发病,其实是三四月份他的养父养母去世了,激活了当年他的生父生母把他送出去的创伤。妈妈把孩子送出去,对于孩子来说他很心痛,若干年后,就会激活他心痛的创伤,转化成身体疼痛。分离创伤容易被激活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