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妻子告诉我:“今天是老太太的生日,你别忘了!”说实话真没有记住,经妻子提醒,赶紧在家人群中给妈妈发去祝福红包。
大弟弟写了一篇《寿辰快乐》,因为今天是妈妈的生日,在他细腻的笔触下,我慢慢地看着,一会会心地笑了,一会又泪水湿润了眼角,又流满了脸颊,心中却是满满地幸福,像冬日晒着暖阳,一直暖透了心。
我们有着记忆中的重叠的部分,也有着对家庭温馨气氛的共同感受,正是因为有我们的文字,让我们共同重温这一生中的点滴的深刻记忆,就像品一杯淳香的酒,浓烈而清香。
小时候,总觉得家里充满着欢声笑语,爸爸妈妈特别喜欢热闹,那时候,乡村是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一到冬天,就会进入猫冬的生活。我们家里就成了村里的俱乐部,爸妈不怕费煤油和蜡(那时电力还不足,总会停电),两伙下象棋的,一伙打扑克的,笑声总是在这个小院落里飘起,也许只是出牌出得恰到好处,就会引起共鸣而大笑。
每到春节的时候,爸爸总会准备上一袋子鞭炮,供村中的年轻人在初一拜年之后在我家相聚,一阵二踢脚此起彼伏在空中炸响后,点燃一挂长鞭,在浓浓的硫磺的气味中,新的一年开启了。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许多年,爸爸从来不吝啬地准备着年年的鞭炮,甚至等到爸爸离世后,很多人也在怀念那个时候的生活,只是一切都过去了,时代变了,人心变了,感觉也跟着变了。
回忆总是带着温馨,也会有伤感,明明知道世事无常,一切都在发生着变化,可在我们哥三个都慢慢好起来的时候,父亲却早就去了另一个世界。
我总是怀念,妈妈一个人春节的时候回到黑龙江陪姥姥过年,爸爸带着我们三个在河北过年,大娘总想着要过来帮忙包饺子,她想四个光棍汉子怎么过日子,可我们总是会在她来之前,把饺子包完。
妈妈年年在春节的时候回去,开始的几年,我像疯了一样,追着跑,哭着闹着要跟回去,弄得像电影中的悲剧一样。可那时候,也控制不了自己的心,敏感地觉察到了妈妈要走了,就会想尽一切办法追着,大人们总会哄着骗着,我也总会哭着闹着。慢慢地,习惯了,走就走吧,盼着回来就是了。
慢慢地,我就变成了那个出门在外的人,变成了那个每到春节就回老家过年的人。也许是受父辈人的熏染,也许是骨子里就有一种恋家的情节,每年回老家都成了一种必然,因为那还有已经年过古稀的妈妈。大弟弟说,因为有妈妈我们还有回的理由,真到那百年之后,兄弟相聚就会成了一种难得的盛会。
妈妈的个性刚强,我的性格没有承继妈妈的个性,但我们三兄弟都有着妈妈骨子里那种不服输的劲头,遇到什么事情不是被吓倒,而是尽自己的努力去解决,这也可能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种品质,所以,才会在各自的生存中走得更远一些的原因。
妈妈总是独自扛着所有的事情,年轻的时候不想麻烦别人,上了年纪更不想拖累儿女,有时候,我感觉她身体有问题,她不会承认,等事情过去了,她才会轻描淡写地提一下。说那两天自己下不了地,腿不会动了,害怕真得瘫在床上,那就麻烦了。于是,经过理疗,经过自己强行锻炼,慢慢地恢复了。再提起的时候,就像是别人的事情。
我们的家在过去就有一种热闹的感觉,是村中的欢乐中心。现在,我们的大家族更有了一种精神成长的正能量。我和大弟弟每天一篇的日更,记录着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点滴感悟。我和妻子,大弟弟小弟弟,大侄女大侄子,在每天读书打卡。整个家族满满地书香气息,好像脱离尘世喧嚣的世外桃源,只有欢乐与正气。
妈妈收到大家的祝福,也是开心地笑着,温暖也溢满了她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