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开篇,讲述了法国人艾伦的故事。
艾伦曾经历了一段非常艰难的时光。
那时他刚有第二个孩子,为了让妻子晚上能好好休息,他一个晚上要起床好几次去看小宝宝,连续好几个礼拜都睡眠不足。
而白天,他还要辅导大儿子作业,送他上学陪他玩耍,并照顾刚生产完的妻子。
他感觉每天被分割成了好几个部分:一部分陪孩子,一部分给妻子,一部分作家务……自己的时间所剩无几。
这让他非常疲惫,内心充满了焦虑感,常常做着这事,又焦虑那事没做完,心思散乱疲倦。
直到后来,他遇见了一行禅师,并跟着他修习正念。
他才意识到,身边所有的一切,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于是,他尝试把当下的事就作为自己的事,专注过好当下每一刻。
如此一来,他心里没有了自我生活被“占用”“剥夺”的感觉,他也不再预设下一个“任务”,生活也逐渐变得有条不紊。
人到中年,我们很多人都深陷在艾伦的困境中,每天一睁眼就有无数的事等着我们。
柴米油盐,鸡毛蒜皮,处理完这堆,又要想着下一堆,周而复始,年复一年。
人就如同拧紧的法条,不论做哪一件事,我们心里始终都焦灼着:
“什么时候能干完,下一件事情什么时候开始做。”
可是,总有那么些时刻,计划赶不上变化,这会使得我们的生活节奏变得更加混乱。
而书中告诉我们,正念就是要:“对当下的实相保有觉知。”
也就是说,当你洗碗时,你就专注在洗碗上,高度的专注,会让你的大脑得到短暂的放空;
当你读书时,你就专注在读书上,在书中去感受、理解生活,你会有不一样的生活感悟;
当你带娃时,你就专注在孩子上,哪怕陪伴他做一些无意义的小事,你也会从他的成长变化中收获为人父母的欣慰……
比起“过去和未来”,用心去做当下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你便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情绪也更容易松弛下来。
就像一行禅师说的:
“过好真实的这一刻。这一刻,就是生活本身。不要做未来的俘虏,不要烦恼你未来要做的那些事,不要想着开始或摆脱什么,不要想着‘离开’当下。”
当下的时间、地点,在做的每件事,遇见的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最终到达哪里,而在于路上的风景和成长。
你无需追赶,只需抵达,专注于自己的每一步路,就能走好人生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