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老齐一直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年轻时不怎么跟他人来往,这个智商不低、脾气执拗但不懂变通的老头儿,除了在学习方面有着让人叹服的钻劲和狠劲外,与他人交往方面基本是白纸一张。
哪怕跟最亲的家人在一起,基本都是个闷葫芦。即便是我这个敢在他面前“无法无天”的娇宠女儿,也只是偶尔有问有答,想从他嘴里知道内心的想法或者有意思的事情,难!
随着年龄一天天增加,在我眼里,莫名其妙就到了古稀之年的老爸,突然就变成了一个话痨。
两年前,当主动应承下来,要去和近90岁的奶奶同住时,我的心里是忐忑不安的。奶奶是个喜欢聊天的人,可是老头儿一整天都可以不说一句话,两个人能安稳相处吗?
没料想,老头儿把自己和他娘都照顾的不错,虽然奶奶仍旧喜欢叨叨同住屋檐下的人不是,而老爹却象一个“吸音器”,多少负面信息都听进去却没有反馈,奶奶尽管很无奈——没人陪他聊天,但只要有个听众,也理所应当的开心起来。
就这样,磕磕绊绊过了两年时光,当我们都习以为常,以为将是今后生活常态时,被叨叨烦了的老头儿,终于还是象小孩子一样“翻了脸”。
一天,我正在开会,电话不管不顾想了起来,静音状态下看到是老爸,犹豫一下还是接了起来,偷偷“喂”了几声,可那边除了老头老太太为了快递的事争执,没有任何动静,于是默默挂掉。
老头儿却丝毫没有意识到我不方便接电话,执着地又打了过来。怕固执的老爸不开心,于是冒险再次接起。
没等老头儿质问完,我就压低声音连续说了几遍“在开会”。耳背的老头儿终于明白了我的意图,不高兴地回复:那算了,等你有空的时候赶紧打电话过来。
忙碌的一天转眼过去,走出办公室已是夜幕沉沉。
打开手机准备一路听音频走回家,放松一下疲惫和紧绷的神经,突然看到来电列表中老爸的电话。
顺手打了回去,老头直通通的嗓门依然很大:怎么搞的,现在才下班?听到他中气十足的声音,明白他和老太太两人没什么大事发生,只是嫌弃我电话回晚了而已。
于是开心逗他:是啊,不是得挣钱养家糊口么,你和老太太又咋的了?下午听你俩在电话里吵吵,不是说快递收到了吗?是保暖内衣还是给奶奶用的药啊,不合适吗?不合适咱就换或者退,干嘛这么着急忙慌的。
老头儿主动打电话的原因,大概是因为实在受不了奶奶的叨叨,性格倔强的他又找不到人吐槽,或者和不对的人聊着聊着就发起火来,才想着跟我吐吐苦水。
接下来的半个小时里,我就着老头絮叨的陈述走回了家。除了我偶尔插几句让他别担心钱、别怕浪费,让他和奶奶学着享受生活外,大多数时间,我都笑着听着他说说最近发生的事情。
老头儿表述的大致意思,无外乎是新买的衣服太厚或者太薄啦,奶奶非要让他退货啦,买的身体乳不是治皮肤干燥的药啦,让我们别买东西我们不听他的话啦,等等。
虽然都是家长里短的小事,而且翻来覆去说了很多遍,中间还夹杂着对老弟、奶奶或者其他人,甚至对我的不满,但心里却特别安稳。因为如果他的诉求没有人去倾听和回应,他会觉得自己的价值感越来越低,会认为自己不受到关注,从而丧失了生活的勇气。
古稀之年的老爸,心里非常明白总有一天与世界失去联系将成为现实,也曾豁达表示已经充分做好准备,但也和每一位老者一样,愿意抓住机会感受生活的回馈,增强生的力量。
而我要做的,只是静静聆听他们发出的呼声,让他感受到我们还需要他们的帮助,就足以给他们满满的成就感和获得感,这么划算的“买卖”,哪怕用宝贵的时间去换取,也是绝对值得的。
这两天在看《最好的告别》,书中朴素到让我发笑的话语,同样能让我在笑过后涌出泪水:生活最好的事,就是能自己上厕所;对于生命脆弱性的突然觉知缩小了他的关注范围,改变了他的愿望;结尾不仅仅是对死者重要,也许,对于留下的人,甚至更重要……
希望老爸和老妈们,能持续成为我耳边的话痨,经常吐槽身边发生的好的、坏的小事情,用来填充满我美妙的生活大世界。
或许,经历了这样的选择,可以让我在若干年后,接受最终现实的那一天,能够感谢时间给予的一切,不管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