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的时候就是这样,在学校忙的时候,再多事情也要努力挤出时间来学习,反观周末,大块时间,学习倒是悠哉悠哉,就如书写作业,前十天不紧不慢,最后两天拼命赶,才后悔自己为什么不早点开始。人为什么这么喜欢拖延,这么没有警觉意识呢?
下午的学习非常散漫,本应该珍惜难得的时间,却又在无意义当中悄然度过。要想做到自身克服惰性,心无旁骛的理性学习真的是太难了。本想着下午就这么过去了,可是刚刚看见郭小琴老师发的有关昨天共读《教师成长力》情况感想,昨天只有35个人打卡,里面没有我,心中生出愧意,不禁反观自己:我是为昨天没有时间吗?不是,是昨天没看书吗?也不是。其实最主要的还是懒于思考,学习还是没有达到自动化,需要用意志控制,自以为看了,就是懂了,以为看了,就等于做到了。
今天按照表里的阅读安排本应该是共读《自己点燃自己》和《在历史长河中回溯教师职业的源流》这两小节,可是不知为何啃读群里发的共读资料没有跟上进度,或是说没有资料,让我觉得有点混乱茫然,本想在群里提出,但由于进群晚,怕是另有安排,贸然发问,会打扰大家。
今天读的是《自己点燃自己》,初看标题,想起了《未来教师》当中的《从内心深处燃烧自己》一节异曲同工,这是关于郝老师有关教师持续学习动力的论述,正好来拨开我此时心中的迷雾。
有关学习的动力,想被人关注,得到认可是人之本性,最好的学习方式当然是有反馈有指导的,可是在现实或是新网师这个平台,由于多方面的因素限制,要想得到回馈和认可有点困难,作为刚进入新网师的学员,讲师志愿者们已经够无私奉献了对于新网师内心是充满感恩,不敢再有要求,郝老师说的,比讲师更重要的是自我评价,我非常赞同。是呀,这也启发老师,在教学中,一个班人数太多,老师可能会关注不过来,也要尝试教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正所谓“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
那么教师持续学习的动力应该从哪儿来呢?
首先教师学习动力最直接的来源是是来自外部世界的关注和奖赏,但是这种目的无法让教室产生持续性的动力,所以就如郝老师所说来自,一是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解决现实中的困难,二是对知识本身的兴趣与好奇。
只有当把自己教育理论付诸实践看到成果,有了成就感,才更好激发学习动力,在此郝老师也解释了,为什么有的老师觉得所学理论不能指导实践,其关键在于:投入不够,没有真正掌握,这就要求我们用更长的时间,沉潜下心,把真正的精髓学到并付诸实践。
学习内驱力还源于一种更深层次的原因,即对知识产生兴趣和好奇,兴趣在知识本身而不在知识之外,过度的寻求关注的人,会难忍受学习的孤独,文中举例任正非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
知道了自己持续性学习动力应该来自的两个方面,当然了,我们也应该利用外部目的来激发自己学习动力,如在新网师,如何才能获得更多的关注与认可呢?
一是优秀作业,二是发言质量高,三是学习时间长。
虽然有难度,但我们应该用积极 ,转化思维,用成长型思维看待这些挑战。
最后,人到成年,思维会越来越固化,很难有真正的突破,所以人能够自我教育很重要。那如何人才能摆脱年龄的束缚 ,不断的自我革新和成长呢?郝老师提出意见:
一是能自我教育,自我校准前行的方向。
二是 能够自燃 自己点燃自己,充满激情。
这是郝老师对自己的要求,同时希望自己也朝这个方面去努力。在内心深处燃烧自己,做自己的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