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后来,仁受(杨军官)和秋园在南京安定了下来,租了两间住房,惦记着要把老父接来一起生活。由堂弟护送,双目失明的老父也到了南京,虽然请了保姆伺候他。老人家还是不愿意在城里,说要落叶归根,要死在乡下。无奈之下又让堂弟接转回去,每月给三块大洋,代为照顾。
1937年深秋,仁受带着秋园和五岁的儿子一起搭船前往重庆。(因早在十月,国民政府便决定迁都,大小官员包括仁受在内也要陆续随迁。)甲板上同仁关于时局的议论纷纷杂杂,仁受自己也心神不宁,战事这样艰难,只怕这一走就难再回头,可否回家再看望老父一眼,若这次不见,怕再也见不到了。挣扎之际,看见了一位张姓同仁(有名的“半仙”),“请替我算算,究竟是该下船还是继续走?”卜得一卦——该下船看望老父。天意如此,仁受也就快快拿了行李,趁着中途停靠武汉的时候,和老婆孩子抓紧下了船,赶到了堂弟均良家看望老父。
听说做大官的仁受回来了,十里八乡的熟人都赶了过来,均良家好不热闹。整日里仁受与人把酒言欢,谈古论今。秋园不通仁受家乡的乡音,也无法适应那里的饮食习惯(惯了吃面食、不吃辣),只能勉强吃点白水泡饭。仁受发现了,才赶紧让堂弟买来面条和面粉。
好心的朋友提醒仁受买田买屋,别一直和堂弟住一起,他当了耳旁风,反而包起了堂弟一家的开销,还被好赌的堂弟骗去了预备的三十斤稻谷。时间长了,仁受果然感到有些吃力,想要买屋自住,堂弟花言巧语和赌友一道做了个买屋的局,骗去了他最后三十块的积蓄。(本来仁受几次打算启程前去工作,都因老父多病作罢,时间一长,就被政府除名了)。好在他后来被推举为乡长,搬到了乡公所附近的一间屋子居住。
做了乡长的仁受,不像其他人鱼肉百姓、作威作福,总以仁慈大义对待犯错的村民;甚至在年三十晚,抓住了偷进家来的贼,也没有惩罚,反而体贴地帮那人装米,还塞了条腊肉和咸鱼,并且点灯一直把人送上小路。仁受当乡长这期间,为帮人买壮丁、接济穷人,甚至连秋园的嫁妆也拿去变卖。但个人终是无力扭转副乡长和乡丁的霸蛮行径,没多久,仁受就辞职了。不久,又有乡民介绍仁受去做田粮局局长,那是个清水衙门,连工资都发不出,仁受一有点钱就去接济别人,家里也没多少积蓄,秋园只能把一分钱掰两半花。
某天上午,家里来了几个长袍先生,说是来请秋园去教书的,(秋园结婚前读过师范),还下了聘书(其中一位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红纸,纸上用毛笔工工整整写着:“兹聘请梁秋园先生为花屋小学先生,每学年稻谷二十担。),这下,家里的困境终于可以纾解了,秋园盘算着尽早搬去学校……(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