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回到家乡,总喜欢到田野去转转,如今的田野已和以前大不一样,以前的田野里不是一片葱绿就是一片金黄。现在的田野里放眼望去是一顶顶白色的塑料大棚,像一个个被放大拉长了的蒙古包。虽然还是发展农业,但是看不见绿油油的麦苗,看不见金黄的麦穗,看不见直挺挺的玉米,总觉得不够纯粹不够味。
童年时最怕的是麦收的日子,在麦收之前就要开始准备镰刀、耙子、木掀、车子,开始收拾麦场,架着拖拉机在上面不停的碾压,最好把泥土地压的像水泥地一样硬,才好在上面大粮食。虽然这些都是大人的活,到小孩子也难免被卷入这劳动当中,加入送饭,送水的队伍。
真正开始收割小麦就更忙了,忙到没时间吃饭,没时间喝水,大人们都在争分夺秒的抢收,生怕老天爷发个脾气,一场大雨下来一年又白忙。
孩子们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大一点的孩子是要加入劳动的,帮忙送水,送吃食,在家里做饭,拉麦子的时候帮忙推车,甚至还能割上一会麦子。小一点的孩子就只能呆在田间地头,任太阳晒,这个时候呆在家是说不过去的,所以这应该是一场全民劳动。
割下来的麦子被拉到打麦场上铺好,家里的男劳动力会开着拖拉机,在麦子上一圈一圈的碾压,使麦粒脱离麦壳。整个过程中还要经历好几次翻挑,用叉子把压紧的小麦秸秆重新挑的蓬松,以接受下一轮碾压的过程。最终使所有的麦粒都脱落下来。
脱落下来的麦粒和秸秆被分成两堆,麦秸现在已经成了做饭的燃料。麦粒还需要去糠。
这个过程要等到有风的时候才行,有风的时候用大大的木掀,铲起麦粒向空中一抛,因为重量的不同,麦粒和糠就自然的分离两边,这时候你不得不感慨劳动人民的智慧。
经过分离的麦粒就可以晒干装袋了整个收麦子的过程也总算完成。整个过程下来,人瘦一层,皮黑一层,至今想想都觉得累,可又很怀念,怀念那忙碌,怀念东边地里西边地里的跑,怀念打谷场上的挑灯夜战,怀念收获的喜悦,甚至怀念那累。
麦子收完后,只等着下一场大雨,接下来就可以种玉米了。
玉米我最喜欢的要数抽穗的时候,玉米的穗我们叫玉米须,玉米须很漂亮,形状像一位美少女的大波浪长发,颜色由根部的青色渐变到尾部的紫红色,显得又青春又靓丽。
我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给这位青春靓丽的美少女扎辫子,各种各样的的辫子,各色各样的发型,仿佛我自己就是一个美发大师,不知疲倦的穿梭在玉米地里,因为做了我最喜欢的工作而不知疲倦。
现在在故乡的田野里已经很难再看到以前的景象,有些东西注定被历史的车轮抛弃留在了历史里。
因为我们这里离城市很近,为了提高收入,大部分人家都改种了时令蔬菜,即使还在种大田的人家也都是机器播种,机器收割。所有的工作一天就可以结束,现在的人仿佛更忙了,又仿佛更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