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时间的碎片里,我读完了这本撒哈拉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惊奇,震撼和感动。喜欢她的洒脱,喜欢她文字里的浪漫,更有她对生活的热爱。
“不记得在哪一年以前,我无意间翻到了一本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那期书里,它正好在介绍撒哈拉沙漠。我只看了一遍,我不能解释的,属于前世回忆似的乡愁,就莫名其妙,毫无保留地交给了那一片陌生的土地。”佛说前世三百次的回眸才能换回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三毛的撒哈拉得用几世的回眸才能换这前世回忆似的乡愁呢?
有一些人他们生来属于沙漠,沙漠属于他们。
印象里的撒哈拉,是地理书上无数的沙粒,沙丘,是诗人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然而,撒哈拉,是流动的帐篷,是经久的落后,却恰恰也是生命延续的一个地方,而“生命,在这样荒僻落后而贫穷的地方,一样欣欣向荣地滋长着,它,并不是挣扎着生存,对于沙漠而言,他们在此地的生老病死都好似是如此自然的事。”
他们在沙漠上生存,千篇一律的生活,没有过分的欢乐,没有寂寞的哀愁“没有变化的生活,就像织布机上的经纬,一匹一匹的岁月都织出来了,而花色却是一样的单调”。
没有文明的社会,自然不用去体会人性复杂的各种滋味。
三毛说“在文明的社会里,因为太复杂了,我不会觉得其他的人和事和我有什么关系,但是在这片狂风终年吹拂着的贫瘠的土地上,不要说是人,能看见一根草,一滴晨曦下的露水,它们都会触动我的心灵,怎么可能在这样寂寞的天空下见到蹒跚独行的老人而视若无睹呢?”沙漠有了让人性简单的神奇力量,这种可以真实而深情的感受一草一木,一花一世界真正让我感动。
能遇见的都是缘,缘来珍惜,缘去珍藏于心。
“在这条路上遇到的人和事,就跟每一个人在街上走着的人举目所见的一样普通,说起来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也不值得记载下来,但是,佛说——‘修百世才能同舟,修千世才能共枕’——那一只只与我握过的手,那一朵朵与我交换过的粲然微笑,那一句句平淡的对话,我如何能够像风吹拂过衣裙似的,把这些人淡淡地吹散,漠然地忘记?”
不能淡忘的,不能淡漠的,不能淡然的——都将铭记于心。
201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