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你们看过这样的画吗?古时候很多诗人看到美丽的画作会情不自禁的在画旁边题上一首诗,那这些写在画上的诗就叫作题画诗,这是一种艺术形式。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晚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为鸭戏图所作的题画诗,被看作苏轼题画诗的代表作。
让我们走进这首诗吧!先学习一下诗题的两个生字,讲解生字。板书课题并齐读,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听老师朗读古诗,想一想从诗中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呢?我们看到的景物有什么呢?没错,有竹子,桃花,江水,芦蒿,芦芽。同学们,结合诗与画很快就猜出岸边的绿色植物是萎蒿和芦芽。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试着画出节奏!真不错,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朗读的节奏是二二三,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吧!我们现在走进画中,赏析诗中所描绘的画面。诗的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三两技指的是两三只桃花,同学们想想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诗的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从视觉由远及近,从江岸到江面,江水荡漾,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鸭先知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表明早春时节。这句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入微观察,还凝聚了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思索。鸭子下水而知春江暖,这就说明凡事都要亲历其境,才会有真实的感受。诗的第三句蒌蒿满地芦芽短,"蒌蒿,芦芽"都是草字头,说明跟草本植物有关,我们看看蒌蒿,芦芽的图片。萎蒿是淡黄色茎高四五尺,刚生时柔嫩香脆,可以吃。芦芽指芦苇的幼芽可食用。诗句的意思是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想象一下,那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黄绿相间艳丽迷人,不正是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吗?我们看看这三句诗中从哪些景物中可以感受到春天的足迹呢?桃花初放,鸭子戏水,萎蒿长势旺盛,芦芽从土里钻出,使静态的画面变成动态描写,这样就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的最后一句是"正是河豚欲上时"河豚鱼的一种,肉味鲜美,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这里借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时才会往上游的特征,进一步突出"春"字。这句诗的意思是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这时同学们就会产生疑问了惠崇的画中并没有河豚。可是苏轼在诗中却写到"正是河豚欲上时"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作为题画诗既要结合绘画主题,又不能拘于画面内容,既要能再现画境,同时又能跳出画外,别开生面。大诗人苏轼可以说做到了这一点。诗的前三句歌咏画面景物,最后一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其实老师告诉你一个秘密,苏轼还是一个美食家,你们听说过东坡肉,东坡豆腐,东坡蜜酒吗?苏轼此时看到鲜嫩的萎蒿,芦芽和河豚,真想把它们放在一起炖成鱼汤,那滋味肯定很鲜美!所以他才会联想到写正是河豚欲上时!
现在请同学们再结合画面读一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和画所描绘的春景之美。这首诗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一首题画诗,这首诗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及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了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这节课就到这里,同学们,下节课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