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家人都是犟脾气,而且大家都引以为豪。不说软话,不求人,不看人颜色,不折腰不退让。所以我们小时候一家人的相处画风是这样的:
爸爸:“今晚的米饭硬了点哦?”妈妈:“有多硬?嫌硬自己做去。”
妈妈:“早点做完作业了看电视。”弟弟:“做完了也不会让看的,不看就不看。”
我:“妈,我们同学周天一起去爬山。”妈妈:“没事就知道往外跑,就不能定定在家呆上一天。”
弟弟:“姐,你的书我借给我同学了。”我:“我的书你有啥权利说借就拿走了,赶紧给我拿回来。”
这样的对话常常达不到任何沟通效果,大家都知道,可是因为大家都觉得自己没错,就很倔强,于是我们一家人最亲蜜的状态是大家相聚一堂,不要说话,默默吃饭,相安无事。
我觉得这样沟通不对,怎么不对,应该怎样,在后来的职场教育中我意识到了我曾经毫无意义的倔强和默默无闻的回避是最无能的表现 ,但改变起来却是很难也很慢的过程。当我阅读《美好生活方法论:改善亲密、家庭和人际关系的21堂萨提亚课》发现,我们需要的是方法。“练爱的四部曲”,我现在学还不迟。
本书的萨提亚课是心理学讲师邱丽娃老师根据美国首位家庭治疗专家维琴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女士所创建的理论体系(萨提亚模式,又叫联合家庭治疗)结合自身多年的修习经历、成长经验、教学方法而整合出的一本有着实际操作方法和思路的实操练习课程。家庭治疗是一种心理治疗的新方法,是从家庭、社会等系统方面着手,更全面地处理个人身上所背负的问题。萨提亚建立的心理治疗方法,最大特点是着重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而不只求消除“症状”,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个人达致“身心整合,内外一致”。萨提亚模式是一种很有温度的成长哲学和沟通方法,引导人们重视自己、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不要用自己的不足之处来惩罚自己。我们学习萨提亚课是为了珍惜自己、爱自己,进而去爱我们身边的人。看到萨提亚期望:内在和谐、人际和谐、世界和平,尤其是看到“人活在关系里,和自己的关系改善了,内在就和谐了,在与人相处、与人沟通时,就既可以清晰地传达自己的意思,也可以完整地接收对方所要传达的信息。当人际和睦时,与家庭、爱人和孩子甚至与全世界的关系也都能和谐了。”这些修行境界和中国文化中儒家“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心学中“良知即易,天人合一”很相似了。
本书分了四部分:沟通的全新升级,让人生开始改变,走出家庭的桎梏,自我的深层蜕变。第一部分六课,主要介绍了如何从不一致走向表里一致,活出真实的自己,以及不一致沟通的类型,如何学会一致性沟通,如何应对不一致沟通,怎么去除引发误解的认知滤镜,如何增进彼此的深度理解。第二部分五课:人生改变的攻略:如何走过改变的旅程;驾驭你的内心:理解冰山系统;觉察情感体验:学习、接纳、管理感受;理解浮现的想法:摆脱观点的奴役;你的自我想让你往哪儿走:理解深层内在的期待和渴望。第三部分五节课:内在关系脚本的进化:从等级模式走向成长模式;优化内心自动化模式:发现家规并将其转化为指南;了解家庭动力系统的地基:家庭历史考古的诸多工具;让家中暗流浮出水面:为家庭系统动力做雕塑;重建你的内心地基:重塑你的家庭系统。第四部分五节课:扩展你的自我认同:用曼陀罗觉察八个维度的“我”,启动自我改善的涟漪效应:为何重塑自尊那么重要;认识你存在的意义:自我价值到底有什么价值;照亮自我的阴影:提高自我接纳程度的方法;减少内心冲突的内耗:举办个性部分舞会,共创和谐。
仔细学习这本书你会发现这本书不仅有理论知识和实操方法论,但更多的是如何将方法论落地以及专业而通俗的萨提亚模式实操练习手册。每一课都包括三项“知识讲解”、“操作方法”和“今日功课”。知行合一,所有的知识转化成行动才有价值。
人生是一场修炼。德尔菲神庙门楣上有言:“认识你自己。”这是智慧的起点,也是智慧的目标。当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想尽办法纠正和弥补,并接受这样的不完美,一天天进步,一天天成长,又一天天地达成自我认同和自我和谐,这就是人生修炼吧。在这场修炼中能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那当是人生的智慧成就智慧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