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大众的评价和审美成了我们的判断标准,于是我们不由自主会随着外界主流定义去打造、包装自己以应和那套所谓的标准。而外界给到我们正向的反馈,又会激励我们继续这样做下去。
但静下心来独处时,我们会发现自己有些陌生,离自己的真性情相去甚远,为了活在主流内,我们选择了活在了自我的边缘外。
这时,我们会发现,有的滋养与能量,只有独处能给到自己。
孤独藏有巨大的精神力量,当你一个人独处,自我的力量就开始觉醒,内心会变得越来越强大。
孤独会在远离喧嚣中,让内心沉静而有力,判断无比清晰;
孤独会在找到自我中,听取内心的声音,看清人生的迷茫;
孤独会在与自我的对话中,找到内心最贴切的答案,走出迷茫,活得从容坚定。
事实上,无法忍受孤独的人,往往不能完全接纳真实而完整的自我,无法接受真实自我的人,才会用虚构的美丽自己骗自己。如果一个人无可避免地生而有弱点,那么不能接受自己有弱点,恐怕才是他最无可救药的“弱点”。
你终要学会与自己的相处,圆融自洽。
孤独也是一种宿命,是刻在骨子里的。
与自己相处,是每个人的必修课,这是由向外求(将你的意愿与期待放在外界的人事物上面)转向内求(我改变不了别人,改变不了世界,我只能做好我自己)的必经之路。
做自己的良师益友,依旧可以月下独酌,互诉衷肠,独与天地万物之精神往来。
将自己融于天地万物,并视为一体。
《庄子.德充符》里有一个故事:鲁国有一位被砍掉一只脚的人,叫王骀,他的门徒跟孔子的门徒一样多,孔子都称他为圣人,说自己的学识和品行都落后于他,弟子不服,问孔子:老师,你看像王骀那样的人,他和我们相比,他的心智和我们有何不同?
孔子说,王骀是让心神遨游在圆满宇宙中的人,他看世界是一个整体,所以即使自己没有了脚,也并不觉得会有什么缺失,他看待自己失去的那只脚,就像是看掉在地上的一块泥土一样。
这样的胸襟,不仅自洽,而且会让自己在整个宇宙中最舒适的位置,豁达磅礴之势油然而生。有的时候,对于真正善独处的高手而言,孤独可以是一个人的盛宴,一个人可以活成一支队伍。
有的时候,孤独,也可以是一个人的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