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娘碎碎念:今天的话题有点意思,主要回应的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不爱分享的问题。一个心理小技巧“拆屋效应”助力解决这个问题。不过使用的时候别忘了三点注意事项哦。
我居住的小区人口非常密集,小区里有不少孩子。上个周末,我带孩子在家楼下玩儿,看见了一出经常上演的大戏。
两个孩子为争夺一个“小飞机”玩具打了起来,又拉又扯。一个孩子嘴里还不停嚷嚷:“这是我的小飞机”。
我问两岁的儿子:“哥哥们打起来了,你觉得谁对啊?”两岁的儿子笑了,喊着“打、打”,一副唯恐天下不乱的样子。
还好,我知道心理学有个“拆屋效应”,巧用这个技巧化解了儿子这个年龄段不懂分享的问题。
01 什么是“拆屋效应”?
鲁迅先生在1927年曾经写过《无声的中国》一文。在文章中,提到:
“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心理学家管这种现象叫做“拆屋效应”,说的是:我们做事情,如果希望达到某个目标,可以抛出一个难以接受的要求。当他人拒绝时,再提出一个相对平和的要求,往往就能得偿所愿。这就很像人们在菜市场买菜,往往是菜农提出一个高价,买家还上一个低价,菜农再提出一个价格,双方互相妥协,以菜农的第二次出价成交。
心理学家罗伯特·西奥迪尼曾经用实验论证了“拆屋效应”的有效性。他选取了一所大学,向大学生询问他们是否愿意陪少年犯参观动物园,83%的大学生拒绝了。而他换了一种方式请求大学生时,情况发生了惊人的逆转。在同一所大学,罗伯特先提出请求让大学生们在2年时间内每周花两个小时为少年犯提供咨询服务,学生们应者寥寥。而当罗伯特提出折中方案——也就是要求大学生陪少年犯参观动物园时,却得到了不少大学生的响应。罗伯特统计了前后两次实验同意陪少年犯去动物园的大学生人数,第二次人数是第一次的三倍。
“拆屋效应”的原理也不难解释。人类进化历程让我们拥有了趋利避害的能力。当我们突然需要接受一个不好的消息时,我们可能会立刻拒绝,但潜意识还是做好了接受的准备。所以,当替代方案比原先方案更容易接受时,人们更倾向于接受。
02 如何运用“拆屋效应”帮助孩子们学会分享?
说了那么多“拆屋效应”的小知识,宝爸宝妈可能很好奇:具体我应该怎么操作呢?
前段时间,我看了巧虎25个月的绘本《我当小主人》。书中就巧用了“拆屋效应”助力孩子形成分享意识。
在这个绘本中,巧虎要过两岁的生日,小伙伴咪咪来家里和他一起庆祝。巧虎爸爸告诉巧虎应该和咪咪分享玩具,巧虎却舍不得自己的玩具汽车。爸爸说:“那挑别的玩具,跟咪咪一起玩怎么样?”
我看后很有启发,结合实际情况改造了绘本的提示方式,采用了三步法:
第一步:启发儿子分享的意义
我家隔壁有个1岁的小女孩,经常能听到她的哭声。于是,我对儿子说:“妹妹过两天要来我们家玩。你是小主人,要照顾好妹妹,让妹妹开心呀。你看,之前你去鑫鑫哥哥家,鑫鑫哥哥把他的小飞机给你玩了对吧。”
2岁的孩子最爱模仿,也能听懂部分父母的话的意思。他了解了分享能让妹妹开心,又回忆起鑫鑫哥哥的所作所为,自然觉得“分享”是一件好事。
第二步:提出“拆屋”的请求
孩子有了分享的初步概念,我进而提出请求:“你把你的灯笼鱼潜水艇玩具给妹妹玩好不好?”
儿子最近偶尔看看动画片《海底小纵队》,灯笼鱼潜水艇是他最近的心头好。他听说需要分享灯笼鱼潜水艇玩具,自然很不开心,连连摇头。
第三步:把选择权交给儿子
看到儿子并不愿分享,我就继续问孩子:“宝宝,你不想和妹妹一起玩灯笼鱼潜水艇没关系。那你想不想和妹妹一起玩呀?你打算和她一起玩什么玩具呀?”
“小汽车。”儿子回答道。过了几天,隔壁女孩来我家玩,儿子果然拿出了小汽车。两人越玩越开心。后来,儿子还是分享了他的灯笼鱼潜水艇。
03 使用“拆屋效应”,三个小贴示还请您注意!
一点小小的心理技巧让孩子顺利度过“拒绝分享期”。然而,需要提示的是,这个三步小技巧的孩子最初不愿意分享的时候你可以使用,但是还是有一些使用注意事项的哦。
小贴示1:“拆屋效应”可用但不可滥用
心理学能够揣摩人们的心思,出其不意,往往能获得奇效。然而,心理学如果用的不好,可能也有一定的负面效果。
比如,如果频繁的使用“拆屋效应”,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知道,很多事情是可以讨价还价的,这反而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孩子懵懵懂懂不通人事时,我们可以以这种方式让孩子感到分享所带来愉悦、收获友谊,让他逐渐形成分享的习惯。这种行为并不是试图控制孩子,而是善意的引导。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他会对这些方式的使用越来越敏感,我们就不宜再使用类似的技巧。
小贴示2:“强扭的瓜不甜”
孩子的成长有一个过程。好用的方案不一定对所有孩子都有效,就像罗伯特的实验中,即使采用了第二种方案,也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愿意陪少年犯去参观动物园。如果孩子真的非常抗拒,切忌硬性让孩子分享。
另外,如果孩子不愿意分享,我们也要寻找其中的原因。有的孩子出生在二胎家庭,因为弟弟妹妹的出生转移了父母对自己的爱,所以不愿意跟弟弟妹妹分享玩具。在这种情况下,父母需要特别注意对两个孩子的相处要平等,着力修复大宝的情感伤痛。
小贴示3:分享和物权意识不可偏废
孩子之所以会说:“这是我的东西。”,是因为孩子萌生了物权意识。从人类的发展来看,物权意识才促进人们不断追求自我和社会的发展。
在教孩子分享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培养孩子的物权意识。要清楚的让孩子知道东西是属于自己的,自己有选择是否分享的权利,同时学会保管好自己的玩具和物品。
养育孩子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的是父母的智慧和技巧。今天的三步“拆屋效应”的妙用法,你觉得怎么样?如果觉得很有意思,不妨点个赞或者转发哦。
——我是熊二娘。我的妈妈姓熊,我的孩子喜欢熊二,所以我给自己起名熊二娘。如果我的答案或文章能帮到你,不要吝啬点个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