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 3 帝族的决断
阳光从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城墙的缝隙中洒落,斑驳的光影投射在长桌会议的议事厅中。会议桌上摆放着精美的茶具和果品,但10名与会者无心享用。
时间回到一周前,前秦以救助匈奴人刘卫辰为借口、举30万大军攻打代国,其扩张领土、一统北方的野心昭然若揭,拓跋帝族十姓召开紧急会议,于盛乐城商讨下一步的策略。
“帝族十姓”是拓跋部的核心部众,拓跋氏将除自身以外、最早征服的整个部落拆分成九个,派遣自己的九个兄弟各统摄一部,并改成这九个部落的姓氏,分别是纥骨氏、普氏、拔拔氏、达奚氏、娄氏、丘敦氏、俟亥氏、乙旃氏、车焜氏。
这么做最大的意义是稳固了拓跋氏的血脉世袭制度,这九个姓与拓跋氏同宗同源。后来,又有匈奴、高车、丁零和柔然等诸多草原部落加入拓跋部的联盟,尽管这堆大部落实力不俗,按阶层依然属于“非轴心”群体。就这样,各部落根据关系远近层层团结在以拓跋部为核心的代国中央集权体制下。
“各位氏族之长,今天我们齐聚一堂,所议之事关乎代国的存亡。秦国大军压境,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我要告诉大家,我们拓跋部自古以来就是一支不屈不挠、勇于抗争的民族。我们曾无数次在逆境中崛起,这一次,我们同样不会屈服!” 漠北霸主拓跋什翼犍,在开场致辞阶段,试图为接下来的讨论和决策奠定基调。
“大王所言甚是。只是秦国势力强大,此番陷益州、灭凉国后,兵不留行,分兵三路大举入侵我国,大有一统北方的意图,抵抗恐怕只会带来更多的损失和灾难... ...” 曾经担任过代国南部大人职务、政务军事皆极其出色的65岁鲜卑族老臣拔拔沙莫虎,此时却表达了不同的看法。
“投降… …其实也不是不能考虑。”下巴上垂挂着一把花白胡子的达奚德嘴唇微动,仿佛每个字都重如千斤,最终才艰难地挤出这两个字。“苻坚对投降的贵族和将领一向宽仁,譬如在灭燕之后,并未对燕国贵族进行大规模的清算,反而是加官晋爵、保留财产和土地,在秦国的朝廷上慕容氏依然保持着较高的政治地位。”
“完全同意德叔的观点。远的不说,就说新近覆灭的凉国,凉主张天锡被任命为尚书、并被封为归义侯,苻坚还为张天锡及其家人、部属等在长安提前准备好了府邸,他们在姑臧(今甘肃武威)的财产和土地也得到了保护,即便身在秦国朝廷,也能安心生活,无后顾之忧。这日子过得可比咱们这帮成天在草原上放牛牧羊的蒙古包滋润得多~”时年32岁的帝族少壮派代表丘敦勇,说话依然是那么口无遮拦。
主降的声音瞬间占据主导地位。
“我们和燕、凉二国不一样!他们是割据一方的势力,而我们拓跋无论在人数还是影响力上,都称得上是一个超级大部落,在座各位的拓跋氏血脉早已渗入9个最强的鲜卑精英部落。对付小部落,苻坚可能会采取宽容和保护政策,使小部落之间相互制衡,但对付我们,他一定会采取削弱或分离的手段,投降——意味着大家今后不再是一家人!”深谙政治思维的什翼犍厉声反对。
呷了一口阴山特产的上等野茶,“老乌龟”达奚德给出关键性的建议。“至少… 我们能保住各自的身家性命,以我们对苻坚行事风格的预判。最差的结果不过如此,我们何必举倾国之力和苻坚对抗?保存拓跋族的实力和资源才是上策。”
“你的意思是,仅仅动用草原联盟军抵抗苻秦?这样也好,到了这帮匈奴人、丁零人、柔然人为国效力的时候了!“ 拔拔沙莫虎眼睛一亮,恍然大悟地点头说道。
“说不定苻秦军并没有你我想象中这么可怕,借联盟军正好做个试探。再说了,咱们还有骁勇善战的南部大人刘库仁呢~”盲目自信的丘敦勇阴阳怪气地附和道。
大敌当前,坐拥10万精兵的帝族九姓,每个人只顾着自己的利益和出路,全然不顾这个草原帝国的未来。
“你们都是这么想的吗?”什翼犍看着另外6个人,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深深的隐忍,失望的情绪被紧紧包裹在内,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阻止它爆发出来。
会议现场充斥着沉默,却无声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代国控弦之士多达30万,分到统帅者,拓跋什翼犍本人10万,帝族九姓10万,守卫南疆的刘库仁5万,剩余的草原联盟只有5万。
也就是说,刘库仁和草原联盟加在一起只有10万人马,且部落构成复杂,和前秦30万大军的实力相差悬殊,根本就是螳臂挡车。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他们本应是引领国家前行、守护民众福祉的灯塔,然而现实却让什翼犍看到了自私、贪婪与无能。
事到如今,只能豁出自己这条老命,用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来敲醒这堆腐朽的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