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平衡计分卡的基本认知
一、平衡记分卡概念;
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演进
平衡计分卡产生的背景:传统的单一财务指标存在缺陷
一方面,传统单一财务考核体系只提供了关于企业的有限财务信息,越来越多的得出一些歪曲企业实际经营能力和管理能力的考核报告,从而影响企业股东和投资者的决策。
另一方面,传统单一财务考核体系偏重有形资产的考核和管理,对无形资产和智力资产的考核与管理显得无力,已难以适应信息时代的竞争环境。
1992年卡普兰与诺顿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的第一篇关于平衡计分卡文章,正式提出平衡计分卡的概念。2000年出版了《战略中心型组织》书籍,平衡计分卡已从最初的业绩衡量体系转变成为用于战略执行的新绩效管理体系,平衡计分卡的应用和研究已取得了重大的突破。2004年,卡普兰与诺顿又出版了一本关于平衡计分卡的新书《战略地图》。该书实质是阐述的是如何将组织的战略可视化,通过战略地图来描述组织的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成果的路径,并且在无形资产的衡量和管理上面,提出了“战略准备度”这种新的概念。
综合平衡计分卡的产生
之所以叫“综合平衡计分卡”,主要是这种方法通过财务与非财务考核手段之间的相互补充,不仅使绩效考核的地位上升到组织的战略层面,使之成为组织战略的实施工具,同时也是在——
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之间
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之间
指标的前馈指导和后馈控制之间
组织的短期增长与长期增长之间寻求“平衡”的基础上完成的绩效管理与战略实施过程
合平衡计分卡的运用
到目前为止,在《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前1000位公司中,n有40%的公司采用了综合平衡计分卡n88%的公司提出综合平衡计分卡对于员工绩效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是有帮助的。n综合平衡计分卡后来被我国企业接受并且逐渐开始实施。n被评为20世纪90年代最杰出的十大管理工具之一
二、平衡积分卡与KPI详细对比;
1、平衡计分卡与传统考核方法的比较平衡计分卡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n(1)平衡计分卡打破了传统绩效考核方法财务指标一统天下的局面消除了单一考核指标的局限性。
n(2)平衡计分卡使得为增强竞争力的应办事项中看似迥异的事项同时出现在一份管理报告中:以顾客为导向,缩短反应时间,提高质量,重视团队合作,缩短新产品投放市场的时间,以及面向长远而进行管理等等。
n(3)平衡计分卡是一个基于战略的绩效考核系统,它表明了源于战略的一系列因果关系,发展和强化了战略管理系统。
n(4)平衡计分卡是考核系统与控制系统的完美结合。n(5)平衡计分卡防止了次优化行为。
管理中追求卓越是目标战略,但实战中也存在大量的约束性条件,包括个别资源的“瓶颈”问题。•短期内应对方法,在实事求是原则的基础上自然有一些过度性措施,这无可厚非。但作为管理者要注意不能“得过且过”,在行为上要避免次优化选择。•这里面有两个问题,第一个层面要选择最优化的替代方案,第二个问题,即使是在“替代”方案实施期间,要注意追求最优化的实施效果。
2、BSC与KPI方法的比较
三、实施平衡记分卡前的自我三问
1、目前绩效考核的模式是否存在缺陷
A、偏重有形资产的评估和管理,对无形资产和智力资产的的评估与管理是否显得无力。比如:
优质的服务客户忠诚程度员工技能对市场反映的灵敏干劲和灵活性员工的满意度
2、在信息化时代能否客观衡量出各部门的贡献。
工业化时代:输出的一致化和转化过程的标准化导致公司能力的提高和顾客关系的改善,通过提高投资便可达到;
信息时代:输出的个性化导致转化过程多样化,因此需要:员工适应非固定程序的能力、供应商的支持、柔性制造工艺、迅速的新技术的采用、对不断革新的热情等。然而,传统财务不能完成这一过程的指导和评价
3、企业更在意以往的业绩衡量还是未来的业绩驱动
在财务方面:我们要在财务方面取得怎样的成功,应向股东们展示什么?
在客户方面:要想实现设想,我们应向客户展示什么?
内部经营过程:要股东和客户满意,哪些业务过程我们应该有所擅长?
学习与成长:要想实现设想,我们将如何保持改变和提高的能力
在平衡计分卡的三部曲中,提出了图、卡、表的概念,那么,依你的理解,你认为平衡计分卡和战略地图的区别是什么?
战略地图是将战略通过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和成长四个维度的逻辑关系形成可视化战略
平衡计分卡,是战略落地工具,需要对战略地图上的内容进行指标提取和分解,形成具体的可操作可衡量的指标以及支撑指标实现,战略落地的具体行动方案和预算等。
战略地图是战略层面的可视化工具,平衡计分卡是一种考核工具,是战略落地的战术工具。二者有区别也有联系。
收获:平衡计分表的基本认识
改变了哪些认知:平衡计分卡更侧重长远多维度的综合指标
提供了什么经验:平衡计分卡要注意防止次优化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