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像自己,才是对生命最好的馈赠。
好好爱自己,做自己的光。
天地之大,无边无际,你可以成为你想成为的任何样子。
山谷中,风轻轻吹来,光洒在你的身上。
向下扎根,山河大地是你的滋养;向上生长,日月星辰做你的背景。周身清凉,内心喜悦。这世间,太多过眼云烟,唯有平静与力量永不被掠夺,永与你随行。
人生不正如一棵树吗?
受伤了,需要先修剪掉那些坏死的部分(认知觉醒);然后,构建自己的防御罩(自我保护);在安全、放松的环境下寻求内在发展(学会松弛);默默扎根,积蓄养分,疗愈修复(身心发展);随着能量的积累,我们才有力量、有勇气将枝叶探出保护罩,与外界产生联结(人际交往)。当真切的、略带残酷的风霜雨露打在身上时,却也是海因茨·科胡特(Heinz Kohut)所说的“恰到好处的挫折”,在磨砺中成长,我们将变得更加强韧。
多在事上磨
我们在心平气和的时候,往往知道怎样做,能说出来很多道理,但是一旦遇到事情,就什么都忘了,被情绪裹挟,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情,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在事上磨”。在一件事情发生时,如果我们身处其中,看着长辈是怎么做的,自己才会真正有所体会,才能把其中的道理琢磨明白。以后自己遇到同样的情况时,自然就知道如何应对。
出现什么问题都找借口,肯定不对,但把问题都全然归结于自己,也不公平,我们可以尝试全面分析,做好课题分离:出现失误,结果不如意时,要试着把各种原因都列出来。对于那些以我们的能力改变不了的部分,下次就绕过去。如果是自己的责任,就积极反思,勇于承担,但不要抢着把不属于自己的责任也揽过来。人生路上,如果将不属于自己的担子都背到自己身上,人就会越来越累。
为什么要这样欺负自己?
我知道你过得很辛苦,我知道你很不容易。但这往往并不是你本身的问题,而是在成长过程中,你因为一些无法控制的原因,缺课了。我们需要做的,只是补课,仅此而已。
无论遇到什么事,我都不敢反抗,受了委屈也不敢告诉他们,因为父母不会给我支持。逐渐地,我的性格越来越拧巴。
稻盛和夫曾说:“欺负你的人因你的软弱而来,欣赏你的人因你的自信而来,不在乎你的人因你的自卑而来,爱你的人因你的自爱而来。”怯懦是没有家长支持的小孩所散发出的特殊气息,会引来各种不好的事情,就像秃鹫总能发觉死亡的气息。
千万不要滥用你的善良
别人打你,你还要管他手疼不疼吗?千万不要滥用你的善良。
“你没学过这个知识点,学过肯定会,加2分。”“这个肯定是因为粗心,下次注意验算,加5分。”“这个是因为没时间做,前面没学的部分浪费了时间。”这样一次一次累加,最后她说:“你原本的分数应该是97分。”然后她重重地划掉“32”,写下大大的“97”。
学会如何自我保护
我们知道你很难受,但对于之前还有现在的老师,希望你不要恨他们。但如果你感到愤怒,也是正常的,记住——无论什么时候,人都要靠实力说话。成长是最好的复仇,我们知道,孩子在还很小的时候,是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的,非常需要家长的支持和教育,教些学校不太会教的东西,比如学会如何自我保护。
你要记住这种感觉,但是先憋着,不露声色,静静等待,因为现在你的作业本还比较新,没有什么说服力,等到鼻涕最多、作业最破的时候,就保留证据,再行动。有时候就是这样,你越不说话,别人越想知道发生了什么
怕麻烦是人类的天性
没有一场霸凌是第一次见面时发生的,它往往是在不断的试探中愈演愈烈,直到最后不可控制。被欺凌的人,他的底牌早已被掌握,霸凌者觉得欺负对方不用付出什么成本,也不会给自己带来麻烦,于是更加肆无忌惮。
小朋友首先要学习自我保护和应对他人欺负的方法,才能保证自己健康成长,当你变成狮子时,才有资格对老虎说‘没关系
我做心理咨询时间越久,越会感到一种悲哀:来访者往往是所处的人际关系系统中最善良、温和的那个,而恰恰是因为他们善良多忍让,才被不断掠夺和吸食,出现心理问题。我的外国督导说,这个现象在各国都普遍存在。人类社会本质还是竞争社会,不要过于理想化。
这背后往往是息事宁人的懒惰和教育能力的不足。
善良本身没有错,错在没有分清对象就一味要求自己善良。水流总是顺着阻力最小的方向运动,人性也是如此。如果自己都不站出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让牺牲自己利益的状况达到了稳态,那其他人就更不愿花力气去帮你修复了。习惯性地牺牲自己,不但换不来对方的感谢,还会被对方认为是理所应当的。
我们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忽略的至关重要的部分就是“顺序”。试想,如果底层逻辑都不稳固,那么“空中楼阁”如何存在?动物不会以拼搏为耻,因为要是谦让生存资源,它就会死。植物间也会互相绞杀,养分少的那一棵就弱些。这就是自然法则。天道如此,人道更复杂。如果制定规则的是狼,那么羊不主动送死,就是一种“不道德”。
把善良留给值得的人
被欺凌者默默承担忍耐,选择息事宁人也是因为自我设限:他太想做一个好人,也已习惯做好人。如果让欺凌者意识到,欺负自己会给他带来很大的麻烦,甚至这个麻烦是无法预计的,那么他肯定会三思而后行。所以在对方第一次试探的时候,你就要勇敢地回击,让他对冒犯你的代价有所顾虑。人都是有自控力的,有些存在家暴行为的人也能在自己的领导面前表现得毕恭毕敬,被欺负的往往是那个最老实的。当人的社会地位达到一定等级,有了稳固的生存资源,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之后,当然可以去谦让、奉献。但是,在自己的处境还岌岌可危的时候,就自我牺牲、去奉献,那时谁受影响,谁会获利?亲爱的女孩,请先斟满自己的杯子吧。你的善良要留给值得的人,你要解开思想枷锁,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注意自我保护,坚决维护自身合法合理的权益。要知道,想牺牲你的人绝不会因你懂事就心慈手软,他们只会因为畏惧付出的代价而收手。
打压式教育的毒性
父母认为打压教育可以防止孩子骄傲,实际上这会摧毁孩子的自信,造成孩子低配得感,不敢快乐,不敢尝试,且苛求完美。孩子一旦遇到问题,就会全部归结于“我很差劲”,而不是“这件事的处理方法可以更完善”。
由我和你到我们
在与我们爱的人相处时,永远不要用“我VS你的问题”的思考方式,因为这里隐藏着不平等,评价是上位者对下位者的特权,当我们这样思考时,无形中会把自己放在评价者的角度,会使用指责的语气和态度。没有人喜欢被评价、指责,这样会将我们所爱之人推开,反而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而采用“我们VS问题”角度思考的人,则会把精力集中于问题本身,使得彼此成为紧密相连的战友。这时我们说出的话才会更容易被对方接受,使问题更容易被解决,而且成功的经验将带来愉快的体验,帮助我们提升自信。
从低能量的沼泽中逃离,远离能量黑洞
很快你就能离开这里,但在这之前,你必须忍耐。你经济不独立,是很难得到尊重的。请尽力去经营自己,努力逃离,尽量成长,好好读书,学一门手艺。抓住一切机会,从低能量的沼泽中逃离。只有跳出来,你才会发现,原来习以为常的东西是有问题的。不要沉浸在过去那些无力的回忆中,更不要被仇恨侵蚀,那会毒害你的成长。把握当下和未来,这才是你可以改变的部分。当你远离能量黑洞,成为经济精神都独立的人时,你才有实力和父母发展新的相处模式,才会被重视、被听见。
由于没有独立思考能力,他们容易成为被他人欺骗和利用的对象。
你要警惕这样的人:给你贴标签:丑、自私、怂,等等,而抹杀你的优点;针对你的一点小错甚至不算错的问题挑剔,还进行放大,特别是道德上的错误;话里隐含对你的指责,比如你给他造成了迷惑、困扰、痛苦、麻烦等,让你愧疚并觉得自己糟糕;他会伪装成,为你好,在帮你,如果有人想厘清其中的逻辑,就会被他粗暴制止。他可能根本不是为了弄清问题本身,帮你吸取教训,只是为打击你,让你更听话,更符合他的意志。
只要对方的话或行为让你感到不舒服,就照这几点想一下,他是不是故意的。即使暂时无法离开此人,也不要自证。质疑、评判是自上对下的,自证是自下对上的行为,一旦自证,就会落入支配地位的陷阱。越自证,你的心理地位就越低,越易被控制!即使这个人是你的亲人,也请一定要在心里告诉自己:他是不对的。抓紧发展自己,等有能力了就利用考学、工作等方法逃离。如果是其他社会关系的人,请立刻远离,别浪费时间,这种人自己不阳光,是个情绪垃圾站。别想着拯救对方,特别在婚恋关系中,不但救不了,还可能被拖下水。能跑就跑,越远越好。如果已经造成了心理创伤,一定要去医院心理门诊或精神科求助治疗。
为什么会软弱
人是复杂的,无论怎么选,都应该是你自己思考的结果,也要你自己去承担代价。千万不要把选择权交给别人,否则,一不如意,就把责任推给其他人——‘都是你让我怎样的’,这会让你变得软弱。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和你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就算是父母,也做不到全心全意。因此,任何人的话都要想一想,他们能从这个结果中获得什么,你能获得什么,权衡一下你更看重什么,再做出自己的决定。以后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能说‘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无论结果如何,我都接受’。”
要求别人无私实质上就是一种自私,不应要求他人成为圣人,那是不合理的;也不应要求自己全然无私,那样会陷入痛苦内耗。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常把圣人的标准当成一种理所应当,这会造成很多问题。人生好像攀岩,有时候拼尽全力尚且只能艰难保持在原地不下滑,对自己的道德标准要求过高,过于心软善良,就像在心上安了一个抓手,道德绑架、无端指责更容易勾住你,把你拖入深渊,使你的负担越来越重,非常辛苦,人生难度飙升。每个人都需要在自己和其他人的利益中求同存异、博弈平衡,提出自己的要求,也接受商量和调和。对于别人的要求,要思考一下,拒绝还是接受,底线在哪里。付出,问心无愧;拒绝,大方坦荡。不绑架他人,也不被他人绑架。
既要付出,也要得到
爱就是要表现自己,互相吸引,而彼此也会因为爱成为更好的人。如果对方不喜欢自己,也不要停下变优秀的脚步,说一声珍重,开始人生的下一个阶段。
“最重要的是,你要记住,没有什么付出是不求回报的,即便是父母之爱。我说的回报,不单单指钱,情绪价值、照顾等都是回报,而且还是很重要的回报。”
公平是人类本能的追求,也是确立社会秩序的关键。如果觉得别人不该要回报,你就会变成一个没人愿意交往的人;觉得自己不该要回报,你就会变成一个可以被随意践踏的人。既要付出,也要得到,循环才能维持。
不要拧巴
人首先要自爱。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当然可以付出,但一定要明白付出的目的是什么。为了感动对方,就将决定权放在别人手上,这样他可以爱你,也可以不爱你。为了感动自己,显得自己伟大,靠自我牺牲来占领道德制高点的人是拧巴的,与其交往的人往往要受到他们居高临下的指点和挑剔,也会很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