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这部影片,目前可以说是火爆了全球。人们给与了这部影片很多赞美——“中国科幻片进入太空探索时代”,“探索科幻片拍摄的一大进步”等等,但是,有一个称呼却深得广大父母的赞同:“这是一部极具亲子教育意义的影片,让每个家长都值得思考。”
在引发家长思考的同时,一大批教育学者同样从影片中挖掘出了教育教学资源,它让我们更是从中发现了教育的“匠心”与“良心”。
我们作为教师必须重拾工匠精神,工作中踏踏实实的备课,认认真真的上课,勤勤恳恳的为学生付出。工匠精神应该是每位教师追求的目标,把自己的业务做到精益求精。匠人之心,匠人之能,匠人之德。发展之愿,求知之心,创新之能。只有力弘扬“工匠”精神,做有匠心的人民教师,才能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更好的服务学生。教育需要下功夫,持久的下功夫,真的不是急于求成的一项工作。做有匠心的老师要有持久的下功夫,耐心的教,手把手的教,学生刻苦练习,才能掌握技能。教育看似重复劳动,其实重复中充满了各种可能与变化,决定了这是一项创造性极强的劳动。师者只有心中有“源头活水”,才能实现师生之间的“天光云影”。
与此同时,我们也开始深思,人类将步入21世纪,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拓宽、经济的发达、科技水平的提高、精神文明程序的深入,对学校体育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开始深思:未来的学校到底学什么?未来的学校怎么教呢?教学是什么样子?我们能够怎么做呢?
我想,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给学校带来新的可能,教育的空间与机会得到极大拓展,今天的教育已经与强调整齐划一的传统教育截然不同。未来学校关注的重点不是单纯的教育信息化,而是新技术支持下的系统性变革,包括“营造智慧灵动的学习空间”“采取泛在多元的学习方式”“构建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课程体系”和“创设弹性融合的组织管理形态”。未来学校是一种方向,指向教育的结构性变革,通过空间、课程与技术的融合,为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教育
教师不再控制学习过程,而由学生控制。每个人制定自己的课程、学习计划,评价也是针对个人的,也不是把他与其他人进行比较排名次的教育。未来的学习中心将是一座环岛,彼此互通,出现学习共同体。从学习的外在形式来说,学习中心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孤岛。现在每一所学校都是一个封闭的闭环或者说相对封闭的“王国”,但是未来的学习中心将会是一个环岛,彼此之间是互通的。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会出现。
学生可以在不同的学习中心选择课程,也可以相互选择课程、相互承认学分,教师也可以跨越学习中心进行指导。不仅如此,学习中心没有寒暑假,全天候开放。未来的学习中心时间是弹性化的,学习中心全天候开放、没有暑假和寒假、没有双休日,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安排学习时间。这样学校的设施和校舍将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甚至未来还可测出学生“基因”,设计个性化的课程,根据学生的天赋、潜能和个性、兴趣来设计个性化的课程。从补短教育,走向扬长教育。朱永新认为,未来学习中心的考试将会走向描述、诊断、咨询。大数据、人工智能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会跟踪记录学生的所有学习过程。未来你在什么地方修的什么课程可能更重要,因为不同学习中心、不同学校的课程它的含金量是不一样的。一个大学不可能所有的课程都很棒,所以不同大学里面最优秀的课程,它的组合将会使一个人变得更卓越和更优秀。未来学习中心还将打破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壁垒,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服务。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中,我想我会更加懂得:只有足够努力,才能特别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