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观义161:襄公十一年·君子的破局之道
郑国大夫子驷被迫弑杀掉不成器的郑僖公后,为转移国内反对派的注意力,于襄公八年发动了侵蔡之战,自此将郑国这辆大车推进内忧外患的泥沼。襄公十年,子驷本人死于内乱,郑国在晋、楚两个大国间受夹板气的局面始终没有得到改善。
夹板气还是从前的夹板气,问题也还是从前的问题。解决问题的人发生变化之后,郑国的处境会不会有所改善呢?子展、子产等新任大夫会不会让局面有所改观呢?
襄公十一年,郑国两度侵伐宋国,鲁襄公、晋悼公、宋平公、卫献公、曹成公、齐国太子光、莒犁比公、邾宣公、滕子、薛伯、杞孝公、小邾穆公等诸侯国君两度讨伐郑国,又两度同郑国结盟。
郑国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论语·子路篇》中,记载了孔子的弟子樊迟向老师请教怎样才能做到“仁”的事儿,孔子告诉他:“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平常独处时能恪守恭谨,受命执事时能保持敬笃,对待他人时能褒有忠心,这些品性即便是到了夷狄之邦,也不可丢开不顾。言外之意是说,这样才算是“仁”——选择了“仁”,便要义无反顾地实践他,即便在夷狄之邦,也不可苟且。
结合郑国的情形来看,诸侯联盟也好,楚国也好,谁举着大棒来到郑国,郑国就摆出个“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的姿态来。晋国为首的诸侯大兵压境了,是这样的姿态。楚国来问罪了,还是这样的姿态。
乍一看,郑国是在“躺平”,实际上却是在“主动防御”——子展预见了郑国的未来归宿——依附以晋国为霸主的诸侯联盟。为此,有意以侵伐宋国的方式,激怒诸侯联盟,使之展开对自己的讨伐。大兵压境了,郑国马上摆出“温良恭俭让”的礼乐姿态来,主动请求与诸侯国结盟。这样的故事重演上两三遍之后,以晋国为首的诸侯联盟马上心领神会,意识到郑国的真正用意——这一切不过是演给楚国看的苦肉计罢了。
孔子讲“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这话用来形容郑国的“积极防御”战略,再贴切不过了。以子展为首的郑国君子们,有意识地以“礼乐”方式主动破局,带领郑国转危为安,逐渐进入礼乐之境。相比于那些无意识进入礼乐之境的真朴野人而言,这一做法的确俗了点,但对于深陷泥沼的郑国而言,不失是一条有效的脱困之路。
其中的秘密只有一个,那便是主动“向好”——主动以礼乐的方式,进入礼乐的文明境界。
(一)原文
十又一年春,王正月,作三军。夏,四月,四卜郊,不从,乃不郊。郑公孙舍之率师侵宋。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齐世子光、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伐郑。秋,七月己未,同盟于亳城北。公至自伐郑。楚子、郑伯伐宋。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齐世子光、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伐郑,会于萧鱼。公至自会。楚人执郑行人良霄。冬,秦人伐晋。
(二)白话试译
襄公十一年春,周历正月,鲁国在执政大夫的促成下开始整编三军。当年夏,四月,鲁国四次占卜郊祭,均未采信占卜的结果,最终没有举行郊祭。郑国大夫公孙舍之率领军队侵伐宋国。鲁襄公会同晋悼公、宋平公、卫献公、曹成公、齐国太子光、莒犁比公、邾宣公、滕子、薛伯、杞孝公、小邾穆公一同讨伐郑国。这一年秋,七月的己未日,诸侯国君和求和的郑国在亳城北缔结同盟。鲁襄公自伐郑之战中回到鲁国,举行了告庙仪式。楚共王、郑简公一道侵伐宋国。鲁襄公会同晋悼公、宋平公、卫献公、曹成公、齐国太子光、莒犁比公、邾宣公、滕子、薛伯、杞孝公、小邾穆公一道讨伐郑国,此后双方再次结盟,在萧鱼之地相会。鲁襄公自萧鱼之会回到鲁国,举行了告庙仪式。楚国扣押了郑国派出的说明情况的使者良霄。当年冬,秦国派出军队侵伐晋国。
(三)观义
襄公十一年春,周历正月,鲁国在执政大夫的促成下开始整编三军。至此,鲁国单纯依靠公门力量,已经无法保障国防的正常运转了。在执政大夫季孙宿的提议下,鲁三家大夫各掌一军,以保障鲁国有拿得出手的整编三军。鲁国国君手中掌握的公门军队,被拆分到三家军中,由三家各自供养。
襄公十一年夏,四月,鲁国四次占卜郊祭。郊祭本应在三月底前完成,鲁国忙着各种事务,错过了郊祭时间,因此而多次占卜郊祭时间,前四次占卜结果均为“不吉”,鲁人不想放弃,继续占卜,由于拖得时间太久了,最终还是放弃了当年的郊祭。
郑国大夫公孙舍之率领军队侵伐宋国,这是郑国主动防御战略的发端,郑国试图用这样的方式消耗晋、郑两国,迫使双方接受无奈在大国间摇摆的郑国。
鲁襄公会同晋悼公、宋平公、卫献公、曹成公、齐国太子光、莒犁比公、邾宣公、滕子、薛伯、杞孝公、小邾穆公一同讨伐郑国。
襄公十一年秋,七月的己未日,诸侯国君和求和的郑国在亳城北缔结同盟。鲁襄公自伐郑之战中回到鲁国,举行了告庙仪式。郑国既然是在下一盘“主动防御”的大棋,战争便不是目的,双方压根没有彼此杀伤,便讲和结盟了。
楚共王、郑简公一道侵伐宋国。同诸侯联盟结盟,丝毫不影响郑国展开“主动防御”,面对强楚的征伐,郑国果断认怂,索性半推半就地跟随楚共王一道侵伐宋国。
鲁襄公会同晋悼公、宋平公、卫献公、曹成公、齐国太子光、莒犁比公、邾宣公、滕子、薛伯、杞孝公、小邾穆公一道讨伐郑国,此后双方再次结盟,在萧鱼之地相会。鲁襄公自萧鱼之会回到鲁国,举行了告庙仪式。人马还是原班人马,故事还是昨天的剧本,诸侯联盟陪着郑国又重现演了一遍,双方在萧鱼之地再次握手言和。
楚国扣押了郑国派出的说明情况的使者良霄。除了扣押郑国的使者,楚国还能做什么呢?
当年冬,秦国派出军队侵伐晋国。意识到问题关键的楚国,开始想办法提升自己的实力——借助秦国军队制衡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