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心理抚养》一书中指出:一个人的行为模式都源于幼时的家庭养育。
我们通常看一个人所做的事情,分析他(她)现在的心理状况和生活环境,殊不知,根源在于幼时父母的教育。
小时候父母的言行,教育模式,对于塑造孩子将来的品格行为习惯起决定作用。
到了孩子八九岁的时候,形成教育的窗口期icon,即一个人成年后的品行模式习惯大致已成型。很难再改变。
所以要想养出一个懂事优秀的孩子,就要在八九岁之前重视家庭教育。
李玫瑾教授指出,孩子的心理抚养比物质抚养更重要,性格比能力更决定命运。
我们常常陷入一个误区,在生活上极力满足孩子的需求。尽力给孩子最好的生活条件。在物质上富养孩子,忽视了心理上的抚养。
经常有新闻中报道青少年自杀或犯罪的案例,还有许多青少年抑郁症icon的例子,李玫瑾教授在多年的研究中发现,这些人的经历都可以追溯到早期家庭养育。
如果我们都能明确自己身上的责任,不光给予物质上的抚养,更重视心理上对孩子的抚养,养出一个品行优秀的孩子,家庭和谐,减少犯罪率,也利于社会的安定。
书中有一句话: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家长学习如何以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才是比给孩子挣钱更重要的。
孩子的心理抚养期错过了弥补不了。而赚钱任何时期开始都可以。别本末倒置。
愿所有的家长都来读一读李玫瑾教授《心理抚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