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蕴含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精华。提倡国学教育更为尤其之重要。最重要的是,国学从根本来说就是教人如何去做人、为人处世,其主流价值是友善、仁爱、正直、良心、为人着想、做人处事。国学教育会随着人生经历和社会实践的增长不断加深理解,可以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国学’是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传承命脉。国学故事引导着人们为人处、学为人,帮助人们积累大量的文学知识,而提高文学素养,更为重要的是让人们在学习国学中获得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和人文关怀,从而获得精神力量。
“国学”起源于清末,当时正处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时期。由于西方文学的传播,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危机感。再加上西方国家的强大,在种种情况下,中国知识分子感到老祖宗的精华不能忘,因此“国粹”之说就诞生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就称之为“国学”。
在伴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我们的道德水平却在下降——见义勇为的行为少了,看热闹的多了。失信现象更为严重,人与人之间就罩起了一道心灵阻隔的“安全屏障”。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有六个大人围着转,导致青年学生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加上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影响,责求于人甚多,责求于己甚少。最终导致缺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而走偏道路。国学中儒家思想以“仁爱”为核心,提倡“乐道安仁”“自省自克”,注重“修身养性”,以“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等为人生理想,以“浩然之气”,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形象。这些都是中国人的传统行为准则,对于学生的伦理素养、人生智慧、精神价值、道德信念、人格魅力都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国学教育与素质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因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国学精粹是受用终身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