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临邑 王关成
7月21日,特训营的第四天,郑老师为我们请来了神秘嘉宾——知名青年作家解淑平,笔名解小邪。山东高密人,十六岁退学,后自学成才,毕业于鲁迅文学院,一直坚持学习,坚持写作,坚持心中的梦想,虽历经坎坷和艰辛,但从未放弃,最终获得了成功。她为我们做了题为《教育写作与投稿指南》的讲座。
谢老师在讲述她的写作之路时,说到初中时,引物理没考好,不及格,物理老师大怒,让她拿着卷子游班,一圈一圈走下来,她的内心受到深深地伤害和打击。从此惧怕物理,惧怕上学,最终选择了辍学。以至于解老师再次谈及时,还是禁不住落泪,可见这件事对她的影响有多大。可喜的是谢老师并没有因此而沉沦,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强大的内心、不懈的坚持,不仅走了出来,而且走向了成功。但是面对老师教育教学中对学生采用的极端手段,能像谢老师一样走出来的毕竟是少数,更多的孩子会因心灵的伤害、自信、自尊的被摧毁而不能自拔。教育者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学生造成终生的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教师,教育教学中切忌采用极端手段对待孩子,因为他们就是孩子,我们要从孩子的问题中看到教育契机,看到孩子的成长。尊重他、理解他、倾听他、欣赏他、鼓励他、引导他、唤醒他、启迪他、温暖他、相信他、引燃他、点亮他,去让他自己不断地强大和完善自己心中那个更美的、更好的、更亮的他。我们要允许孩子犯错,呵护善待每一个孩子。
回看解老师的成长、成才、以及人生成熟之路,非常励志。初中退学后,在饭店洗过盘子刷过碗,摆过地摊,卖过包子,利用晚上的时间坚持写书,用四年时间的沉淀和积累,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告诉我们,人生所走的路包括弯路,都是生命的必经之路,而且每一个希望和曙光都在人生拐角处。人生没有白吃的苦,也没有白走的路,所有的曲折,都是平坦的前奏。当我们回头看看自己的人生路的时候,往往会发现,人生路上,发生的每一件事,做的每一样工作,吃的每一份苦,受的每一份罪,没有一样是偶然的,都是不可避免的,一切都是我们生命中该有的承受,旅程中该有的历练。故放下包袱,坚定理想,坚持自己该坚持的,努力提升自己,终会有收获和回报。
解老师还给我们分享了1、老师为什么要写作。就写作原因解老师分析了好多种,个人爱好、经验总结、职称评定、记录成长、体现价值、提升品质……
2、怎样写出好文章。指出写作的基本条件:一要有阅读的积累体验: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一进一出,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要多读书,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逐渐积累语言素养。二要有真切的教育体验:写熟悉的事,写熟悉的人,写熟悉的教育故事;三要有教育体验的升华:有一定的理论支撑。总结为公式:语言素养+教育体验(工作体验)+理论升华。
解老师用真实的一个个写作案例给我们讲解了写作的要点、基本结构、写作的误区以及注意事项,比如用细节丰富人物形象、题目一定要亮眼、把每朵花都写出灵魂、每个人物的名字都有灵魂。选题思路要选取典型深度思考、立意不俗、突出重点、以小见大、跨界思维。满满的干货,听完真的受益匪浅。
解老师说开启写作之旅,多大年龄都不晚,关键要行动起来,让我重拾信心。今后,我要多阅读,通过读书逐渐积累语言素养,多用心发现自己身边的教育故事,积累好的素材,多用真情实感记录学生的成长故事,为自己的教育生活留痕,记录成长,提升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