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梁艳分享252天。网络中级五期。2018.01.26
今晚《读书会》的主要内容是“例外问句”和“差异问句”。因网络信号原因,没有全程参与,但一个小时的聆听基本上已将“例外问句”听完整了。关于“例外问句”,焦点课上,刘老师也讲了很多,今天的读——《白皮书》之“例外问句”相关内容,及听各外老师的分享——晚上的读书会,还是有不一样的收获和感悟。《白皮书》中描述:“例外问句促使当事人有意识地注意参与自己过去的成功经验之法,而让当事人从注意问题的严重性,转而思考可以如何解决的可能性与具体策略,并进而提升当事人的自信心与赋能感。”对于这一句,群里的好几位老师们都分享了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有位老师讲了他的家长们对其成长的回忆,然后用他们当时经历过的经验来教育或提醒现在的孩子,如“我们那时候怎样……”,再如“我曾经怎样……”也算是一种“例外”。有老师说,寻找例外,也是一个详细具体化的过程。也有老师说例外问句与重新建构是完美搭档。对这句话我的思考是:传统的思维是,当问题发生后,人们注意的焦点、关注的核心,正如书中所言“注意问题的严重性”,然后沉浸在问题发生后带来的不良影响中,或痛苦、或自责、或埋怨、或内疚、甚至绝望等种种表现,这些对于已发生的或降低已发生的危害和影响起不到任何有效的帮助,即于事无补了。寻找例外,就是与其只关注已发生的而不可改变的问题这一事实,倒不如转向思考可以如何解决的可能性与具体策略,寻找以前可以应对的时候,协助当事人找到曾经拥有的资源和力量,从而提升其自信心与赋能感。使当事人看到可以解决的希望、勇气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