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识山中早晚凉,今朝况复立秋当。”
白日燥热,早晚微凉,眨眼秋的气息扑面而至,秋天的第一个节气已然到来——立秋。
此后,夏的炎热渐渐离去,内心的燥热和不安,也随秋风慢慢消散。
先秦典籍《逸周书》记载:
“立秋之日,凉风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蝉鸣。”
寒蝉声声中,硕果累累的金秋,携着春天播撒下的种子,挥去夏天流淌下的汗水,迎来万物盈满、欣欣向荣。
在这个暑气渐弥、夜色如水的节气,愿你否极泰来,静候丰收。
在色彩斑斓的秋色中,感受淡淡暖意,品味人生真谛。
1.在夏尽秋来中,懂得不骄不躁。
唐代刘言史有诗云: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夏色收,秋声动。
立秋日后,暑热渐渐收敛,树叶渐渐变色。
万千焦躁心绪,也随着舒适凉爽的秋风渐渐平息,复归旷达闲适。
通透的人明白,纵然酷暑难耐,骄阳似火,但爽朗的秋天终究会到来。
到那时,万千愁绪,都会在柔和的秋风轻拂下,一扫而空,荡涤万物,留下一番疏朗天地。
秋高气爽,海阔天空。
只要身康体健、不骄不躁,过往岁月的历练,无非增添了人生的厚度,多了一抹难忘的底色。
2.在三伏未尽时,学会持之以往。
古人将四季中阳气鼎盛之际,称为“伏天”,又以十天为一伏,细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
如今立秋已至,三伏天已过二伏。
律变新秋至,萧条自此初。
做人做事,恰如三伏中的末伏,愈是接近尾声,愈应谨小慎微、奋发有为。
倘若此时打起退堂鼓,就会离硕果累累越来越远。
四季轮回,人生过半。一路走来,不仅有寒来暑往,世事变迁,更有酡红如醉,景色宜人。
人事沉浮,倘若还在为身世凄楚,为前途担忧,那么又将错过落日之美了。
须知,重要的不止是满树沉甸甸的果实,更是一路沉甸甸的历练。
回首过往,不因虚度岁月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已然全力以赴,已然持之以恒,已然百折不挠。
奔放的情感,犹如未尽的末伏,还在尽情释放,尽力展现。
哪怕不能力挽狂澜,终究如日落秋林,照样美不胜收,摄人心魄。
且昂首向前、奋力前行,继续品味春的烂漫、夏的热情、秋的绚丽、冬的洁净。
3.在硕果累累中,收获人生成熟。
林语堂先生在《秋天的况味》写道:
“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
秋风起,蟹脚痒。
立秋之后,蟹肥月圆,桂香浮动,稻穗低垂,万物丰盈。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更是感恩的季节。
就像成熟的稻穗懂得低头,对于奋斗半生的人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
如果把春天比作人的少年时期,朝气蓬勃,蓄势待发。
夏天则是正值青年,横冲直撞,无所畏惧。
只有到了秋天,到了中年,焦躁的心才会慢慢收敛。
不再是鲜衣怒马,年少气盛,企图“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不再是急功近利,迫不及待,期盼“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而是渐渐懂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唯有默默耕耘,静静等候,才有可能收获希望的金秋,拥抱人间的美好。
但即便,硕果再多,收获再满,到了冬天,终究是一片白茫茫大地。
立秋,成熟的是稻谷,沉淀的是人生。
张晓风在《这杯咖啡的温度刚好》里写道:
“秋天的阳光像餍食后的花豹,冷冷的坐着。寡欲的阳光啊,不打算攫获,不打算掠食,那安静的沉稳如修行者的阳光。”
路漫漫其修远兮。
在岁月的雕琢和洗礼下,所有的绚烂终将归于平淡。
我们修身养性,厚积薄发,慢慢变得沉稳、安然、内敛,犹如秋日平和的阳光,闪耀而不刺眼。
这个秋天,
愿人间烟火暖人心,星河璀璨月长圆。
愿岁月善待你我,一切努力都有结果。
愿金色的丰收酝酿,我们都如愿以偿。
云水长天收夏色,风起叶落秋意来。
夏的葱茏还未褪尽,秋的凉意悠悠袭来。
立秋,是夏的结束,也是秋的开始。
伴着秋日的第一缕阳光,心怀期待,努力向前,一起走向更深更美的秋色。
不负韶华,不负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