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读《论语》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第四)以前粗浅的理解为“早晨明白了生命的浩浩大道,即使晚上就死,也值得了”。由此反映了“道”之尊贵,闻道不易。然而圣人指点式的语言,横看成岭侧成峰,经过了长期国学经典的熏习实践,我也慢慢对这句话有了一些新的体悟。
道是什么?对于人性来说,是对价值理想的终极追求;对宇宙天地,是自然律令的最高法则。如西哲康德所言“两样东西能让我们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头顶浩瀚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道,代表了原则和方向,只有信守道,不逾矩,才会获得真正踏实与心安。
为什么闻道、修道那么难?因为“人心惟危,道心唯微”,人本具的一点“道心”如同困在漆桶里的一点幽光,在本能的局限与习性的牵引下,再加上强大的世俗影响,人很难生起改变、超升的一点念头。
要破这个漆桶的重重包裹,没有明师指路,同道切磋,何其艰难!然而,五百年才有王者兴(以德行仁者王——孟子语)。
我们有幸生而为人,生于中土,得闻圣道,得遇明师,种种因缘具足,成道者几何?君不见,勤而行之的上士如凤毛麟角;若存若亡的中士、大笑不止的下士,如过江之鲫。在超升求道,历事炼心的过程中,要逆本能,克习性,破心中贼,拒世俗引,真如剥皮抽筋,撞骨击髓。
人生苦短,忽如雷电,孔子所言“朝闻夕死”,重在点明时间紧迫,修道之事丝毫耽误不得,然而世人共争不急之务,在名利场中酣然厮杀,汲汲营营,殊不知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是百年身。
圣人有感于此,以“死”之雷霆之语殷殷劝勉,此处也不能简单理解为生命的终结,或还有两层意思:
一者,道是价值的应然(此与“义”同),一旦闻道行道,在现实的考验面前,必需守死善道,于第一义而不动,“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语),如文天祥、史可法杀身成仁,方为真信!
二者,“死”为新旧的更迭,如《了凡四训》所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人在修道的过程中,经过烘炉淬炼,境界升级,之前的我,如蝉蜕蛇解,之后如获新生,扶摇而上,此生命成长之喜悦,方能印证大道生生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