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二,这个小县城,还像去年的小年前后一样,依然天空灰突突,依然飘着小雪花。整个小城,因为疫情,格外的冷清。
县医院在小城的东北角,自然比往年冷清得多。住院处404病房里,那个叫刘粉匠的老头儿在儿媳桃花的陪护下打着吊瓶。尽管病床上的老人接近奄奄一息,尽管他已经被救过来了两次,可是桃花依然抱着希望,希望家里这个顶梁柱活下来,多活几年,桃花的儿子就要大学毕业了。刘粉匠这个手艺老好了,十里八村,就是百祥乡,伦河镇也是响当当的有名。刘粉匠成立的老根儿马铃薯合作社无论是粉条、淀粉在哈尔滨各大超市都非常抢手。由于马铃薯合作社成立的较早,十里八村受益的农户不少都翻过身来了。百祥村土质好,黝黑的黑土非常适合紫花、白花土豆生长。这不,今年130多家农户的650吨土豆,如果刘粉匠没有病,光是粉条一项,就得漏到明年的三月末。虽说,刘粉匠的儿子百顺也有一手好手艺,可毕意和老爹比起来,还欠火候。
哪成想,刘粉匠病了,一病就是两个月。
今天是小年儿。小镇稀稀拉拉的鞭炮声给这寂寞的小城还是带来了新气象和节日的气氛。
不过,刘粉匠的小年,桃花早就打算好了,一会,桃花的妹妹桃天就来送饺子。给刘粉匠带来一瓶舍得1573。
刘粉匠酒量好,人员也好,一生活得仗义豪爽。刘粉匠手把手教出的几个徒弟虽然在外地,但是一直和刘粉匠保持天天视频状态,尽管不说话。
此时,已是上午九点五十分。刘粉匠呆呆地望着门缝,多希望下一眼就看见儿子和女儿,看见那几个徒弟。
桃花“爹,凤子好像赶不回来了。一会咱们就在这儿为你老过小年儿。”
“不,我要等明天,你姐回来,我要等你们的师哥、师弟回来,全家全科的,再过小年儿。”
一天后,腊月二十三,儿子百顺回来了,爷爷握住儿子的双手,老泪纵横。“你姐呢?"“回不来了。”
“你的那些师哥、师弟呢?”“也说不准”。
刘粉匠呼吸微弱,双目无神,呆呆地望着门缝儿。
“怕是撑不到春节了”。他嘴角翕动着,发出微弱的声音。跟你姐说吧:“我,不行一一了。
门缝开了,楼道里的灯光直射进来。门开大了,五六个男女急匆匆开门进来,"师傅!"这几个人就是刘粉匠的徒弟。
刘粉匠一听师傅,睁大了眼睛。
他摸着一个叫姚庆的人的手说“小庆啊,师傅不行了,这回你回来就不走了,行么?"“不走了师傅"姚庆点点头说。
“你啊,年轻有为,鬼点子也多,心眼也好使。你要把全村的党员全组织起来,扩大马铃薯种植,要做到大的走市场,小的进碧港,壮大咱们的碧港马铃薯企业集团。这些年,我不是村支部书记了,可还是惦记村里的老百姓。"
围在床前的这伙人,异口同声,师傅,放心,为了咱们百祥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我们都不走了。老人笑了,笑声中,他要坐起来。"孩子们,今天是小年儿,咱们在这过小年儿!”
好!病房的门又开了。桃夭带来了一个大保温箱,保温箱里的八个菜,刘粉匠最远吃的酸菜粉,粉耗子,特色粉皮儿,酱猪手,芹菜馅水饺,舍得1573全都来了。
来,师傅过小年儿!这一圈人举起了酒杯。
刘粉匠的酒杯刚一端起,啪!酒杯掉在水泥地上。此时满地玻璃碎片,满屋子酒香。刘粉匠头一栽歪,慢慢地闭上了眼睛
五个小时后,县殡仪馆,师傅的师弟和师傅的全家人,三十四名党员聚在这404房间点上了七十一根蜡烛,三十六根红的,三十五根白的。百祥村的老百姓,在这为这位退岗卸任多年的老支书,一一过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