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长征,驻村一周年愉快”,在北师大公众号上看到这句话时,我并没有意识到八桂大地上一个英杰的逝去,观看人民日报微博视频时,黄文秀的事迹让我泪目了,究竟是什么让一个本可以拥有更好物质生活条件的女孩子为一个贫困村的扶贫事业献出了宝贵的青春与生命,众多报道给出了“初心不改,青春无悔”的评价,7月初,借助暑期三下乡的机会,我跟随安徽财经大学大别山扶贫效应研究小分队前往大别山腹地——岳西县,在五天四夜的山区生活与实践中去追寻这份“初心”,去切实感受这样的“初心”。
山路多且艰,风物还宜放远量
追寻路上,感受颇深的便是山区交通的艰难,我来自江汉平原地带,从小未曾见过如此多的高山,也未曾体验过山路行车的崎岖,为了便于调研,我们选择居住于团队其中一个成员位于大别山南河村的家中,无论是前往调研地,还是回到居住地,我们都得途径安徽省最崎岖的盘山公路,这给我们的社会实践带来了极大的阻碍,每一天出行都得驱车三四个小时才能到达调研地,盘山公路的九曲十八弯也曾让我们呕吐不止。看着眼前的青山,崎岖的公路,脑海中浮现出了百坭村的泥石流,我对那份“初心”有了初略的感受,也许,只有真正的体验过一次,才知道类似这样山区扶贫的艰难,交通便是第一大拦路虎,山区农户集聚不像平原那样集中,极为分散,基层扶贫工作人员的扶贫“摸底”工作会更加艰难。
大别山区是革命老区,我对这样“老区+山区”农户生活印象还停留在“土坯房”的时代,庆幸的是,每天走过各式各样的山路,见过数个村落人家,我发现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楼房,门前都装有光伏路灯,生活大有改观,我对“扶贫”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扶贫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落到了实处,体现在了山区人民日常的生活中。政府的扶贫政策终究是需要基层工作者们去落实,我想,也许不会有如黄文秀这样的干部,但这样面貌的改变一定是几代基层工作者们的艰辛换来的。
看着眼前九曲十八弯的山路,我默默想着,虽然道路崎岖,交通不便,但是岳西还是已经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山区农户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哪怕目前物资仍然短缺,但是大别山区的未来大有可为。
知识庞且杂,纸上得来终觉浅
理论来源于实践,更要应用于实践,作为一名大三的学生,我所有的金融知识都是来自于课本,未曾将其付诸实践,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反差最深的便是在岳西县与金融办扶贫办两办工作人员交谈时,我们调研的课题是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供应链金融扶贫的研究,我执着于供应链的体现,然而在交谈中却发现在实际的金融扶贫工作中,这样的链条并不是那么突出,没有我想象中的融资,没有政府企业银行的链条等等,彻底打破了我在课堂上关于供应链金融的知识架构,原来知识不是课本上的文字,而是实践中的检验,特别是两位老师谈到在金融扶贫工作中切忌生搬硬套,切忌做假做空,要立足于地区现状时,我明白了知识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对于黄文秀的“初心”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们大多从农村走出,在大学课堂上汲取了知识的养分,但是我们的工作还得回归于实践,前往基层,前往一线,回到诞生我们“初心”的地方。
扶贫路且长,衣带渐宽终不悔
调研路上,我对两位扶贫工作人员印象最深,一个是金融办的余文娟老师,一个是河图镇脱贫攻坚指挥部主任(虽然我并不知道他的名字),他们的年龄都是相同——年轻,正处于二三十岁的芳华;他们所从事的事业都相同——基层扶贫工作;他们所讲述的经历都类似——大学毕业后回到了家乡,后者更是到了岳西腹地河图镇从事一线的扶贫工作。在于这两位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了那种青春活力的事业感,体味到了那种回归家乡造福家乡的幸福感,当他们用岳西家乡话和团队中那位当地同学进行对话时,讲述岳西的发展、河图的发展时,虽然我听不懂当地话,但从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中,我发现了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自己心中也对此时的他们产生了羡慕感。
他们讲述的都是最平常的数据,岳西县金融扶贫资金数目,脱贫人数,河图镇六个村组脱贫户数,未脱贫户数等,描述的也是自己最普通的经历,过崎岖山路,只要有农户申请小额扶贫信用贷款,便深入山区挨户调查审核,我心想,也许“钻山沟沟”对他们来说只是家常便饭。和这两位的交流,我更加理解了黄文秀的“初心”,也许他们没有黄文秀那样的兢兢业业,但是他们做好了每一件与农户相关的扶贫工作,他们无悔于他们的青春,当得起“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样的评价。
我感受到了他们的“初心”,以青春之我投入青春之时代,以青春之我奏响时代之乐章,以小我之芥子汇聚大我之须弥。
五天四夜的山区生活与实践,不仅让我在实践中检验了自身两年所学金融知识,探寻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之路,更重要的是让我切实的感受到了那份“初心”,体会到了那份“初心”,山路虽蜿蜒,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扶贫的路上还有千千万万个黄文秀在努力奋斗着。我们不一定都要投入到扶贫事业中去,但是我们仍要保留这份“初心”,在新时代谋求新作为,初心不改,青春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