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端午了,可天气却不见好转,总是阴沉沉的,今天早上还下起了雨,虽然不急,断断续续的,却没有晴天的迹象。
在这样的天气,坐着绿皮火车,去看母亲,和她一起过节。之前打电话告诉她把江米和粽子叶泡上,一到家就可以帮她包粽子了。
母亲喜欢吃粽子,孩子们却都不太爱吃。所以每年都爱包粽子的我今年也没了往日的兴致,只想包出够母亲吃的就行了。年纪大了,吃多了也不易消化。
到了家发现母亲不但准备了大枣,还准备了肉。原来她前几天已经自己动手包过一回大枣的了,还想再吃点带肉的。
看到母亲对粽子的钟爱,我不禁想到了一年之中母亲难以抗拒美食诱惑的几大节日。
首先当然是春节了。孙男娣女一大帮陪在她身边,每顿饭都是一大桌子菜,母亲吃得又香又开心。除了这些菜肴,过年必吃的食物当属饺子,除夕晚上吃,初一早上吃,初五早上还要吃。母亲对饺子是百吃不厌,还特别爱包饺子。平时我们周末每次去看她,她都要包,而且每次都包很多,吃完了还要给我们带着回家吃。我们每次都说包饺子太麻烦,太辛苦,让她少包点儿,可她却说吃饺子,连菜带饭都有了,多省事儿。
过完年就是元宵节,要吃元宵了。这个元宵和中秋节的月饼一样有芝麻、花生、五仁等各种口味,却大都是甜食,母亲有糖尿病,不能吃。可它们都是母亲喜欢吃的。有一次母亲吃了一小块儿月饼,对我说,这月饼咋这么好吃呢。我笑着说,是好吃。我看出母亲心里对月饼的渴望,所以只能劝她少吃点。
从饺子、元宵、月饼,到今天要吃的粽子,无一不是我们民族传统的美食。母亲这一代人,年轻的时候能吃饱肚子就已经很好了,这些美食对她们来说从前都是奢侈的东西。在她们的心目中,这些东西永远都是最好吃的。
再看今天的孩子,对这些东西都只是浅尝而止,甚至有的根本不屑一顾。每家过节张罗这些食物的都是家里的老人,他们自己喜欢吃,希望孩子们也喜欢吃,还担心孩子们过节时吃不到。当听到孩子们说不爱吃的时候,他们不但难以理解,而且还有些难过。他们哪里明白,从小吃惯了西式快餐,还有各式糕点零食的孩子口味怎么会和他们一样呢?
其实不单是食物的喜好变了,所有的观念也都变了,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传统的东西将来会怎样传承和演变我们无法准确推断,但我们会一直处于传统与现代的交叠之中。我们的选择更倾向于传统还是现代?我们下一代的选择却必然倾向于现代。就像我坐的绿皮火车,没有几个年轻人会喜欢,所以坐的年轻人也很少。
有的时候我们会为将来担忧,但那一定是杞人忧天。社会的发展就像滔滔的江水,永远奔涌向前,没有哪个人能够阻挡。
喜欢吃饺子、元宵、月饼还有粽子的母亲对传统的固守,我们不能完全赞同,但我们仍然会保持这些传统习俗,直到我们老去。
煮粽子的锅已经开了,粽叶和糯米的香味一阵阵地飘来,弥漫在空气中,沁人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