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假期去珠海看公婆,几年前公公婆婆在珠海买了房子,从此婆婆专心在珠海带外孙,公公受不了南方的湿热天气,每年春天飞走,入秋飞来,典型的候鸟老人。
近一年,小姑的儿子上了寄宿学校,婆婆终于闲了下来。身边没了孩子,屋子也整洁了许多。一家人吃罢晚饭坐着聊天,婆婆从里屋拿给先生一个袋子,说里面是近几个月写的回忆录,三个孩子每人备了一份。
近几年经常听到、看到老人家写回忆录,母亲说、父亲写,这次又看到婆婆的。我极支持老人回忆过往,更愿意聆听和拜读,必竟人生苦短,如果用远古的结绳记事,或许一生只是几个绳结,站在人生边上回望,清晰的一定是最深刻、最骄傲的记忆。
婆婆回忆了自己的父亲、母亲,还有自己的求学经历、工作经历以及家庭生活。婆婆出生在山西,六岁随母入疆投奔已在新疆做县委书记的父亲,整个成长求学经历流转在一个个我至今也没听说过的地方,想必那里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更是苦寒之地,但婆婆的字里行间对那段经历充满了深情。成家后随公公转业回到内地,靠自己的努力兢兢业业工作成为处级妇女干部,勤俭持家把三个孩子一个个送入了重点大学,反而渐渐过上好日子后的生活却仅寥寥数笔带过。
最后她用“相濡以沫”形容和公公携手走过的50年春秋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相濡以沫、举案齐眉在我心里是形容夫妻感情深厚的最高境界,而我明知道婆婆和公公的感情生活并非十分融洽。不禁问先生:”你可觉得你父母是相濡以沫?”母上之言马乎不得,先生认真地查问度娘 ,回说:相濡以沫出自《庄子·大宗师》。原文“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意为泉干涸了,鱼共同困处在陆地上,用湿气来相互滋润,用唾沫相互沾湿,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而自在。比喻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由此先生觉得父母尽管争执了一辈子,但数十年同甘共苦,的确用“相濡以沫”形容最为适当。
不禁为自己浅薄的理解汗颜,一来是因为把词意片面地理解为甘愿牺牲自己一心只为伴侣着想,二来是漏掉了更为重要的后半句--不如相忘于江湖,这是更高层次的人生境界。我的父母、公婆以及我看到的许许多多父辈的婚姻,为了孩子、工作、别人的看法,背负着太多的责任与目光,忙碌一生,操持着,抱怨着,只能说是搭伙过日子的伴侣,绝谈不上是两情相悦的情侣,能做到相濡以沫,却没有相忘于江湖的勇气。
我完全没有劝离的本意,只是提醒自己,两个完全的陌生人能够成为夫妻是莫大的姻缘,用心经营,如果只剩下相濡以沫,倒不如相忘于江湖吧。
也因了婆婆的回忆录,想到自己,与其到古昔之年回望,不如从现在开始记录下生活的点滴,平谈真实,给漫长的记忆留下线索。
就从2016年10月10日开始,从第一篇简书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