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始建于明正德八年(1513年)。
拙政园全园分东、中、西三部分。布局主题以水为中心,池水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各种亭台轩榭多临水而筑。拙政园的建筑还有澄观楼、浮翠阁、玲珑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等。另有住宅部分现为园林博物馆展厅。
东部原称“归田园居”,风格明快开朗,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
中部是拙政园的主景区,为精华所在。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
从拙政园中园的建筑物名来看,大都与荷花有关。中部景区还有微观楼、玉兰堂、见山楼等建筑以及精巧的园中之园——枇杷园。
西部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美,主体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卅六鸳鸯馆。
西部原为“补园”,其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因被大加改建,所以乾隆后形成的工巧、造作的艺术的风格占了上风,但水石部分同中部景区仍较接近,而起伏、曲折、凌波而过的水廊、溪涧则是苏州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的佳作。
拙政园的整个环境虽由人工建成,但人为雕琢的痕迹不明显,自然生态的野趣却十分突出,尚保留着明代建园之初的风范,被认为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和中国园林艺术的珍贵遗产。
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拙政园形成的湖、池、涧等不同的景区,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
拙政园屡易其主,曾被辟做各种功能,几经衰败,又几经辉煌,但都保持拙政园的旧有风貌,总的格局仍保持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
园林景观,花木为胜。拙政园向以“林木绝胜”著称,数百年来一脉相承,沿袭不衰。至今,拙政园仍然保持了以植物景观取胜的传统,荷花、山茶、杜鹃为著名的三大特色花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