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2月下旬,南京灵谷塔上突然有人纵身而下……
如今是2023年12月下旬,六十年前的跳塔之人是谁?
她叫曾昭燏。
曾昭燏,女(1909—1964),湖南省湘乡县(今双峰县)人。是曾国藩的大弟曾国潢的长曾孙女。南京博物院院长,考古学家。
曾昭燏出生于湘乡县荷叶乡万宜堂一个官宦世家,幼读私塾。
12岁入长沙艺芳女校。1929年入南京中央大学外文系,翌年转国文系。1
935年留学英国,次年获硕士学位。旋入德国柏林大学研究院实习,作为研究员,参加了柏林地区及什列斯威格田野的考古发掘。
1938年返英,任伦敦大学考古学助教。
同年,曾昭燏感于国难当头,她决定放弃英国大学考古学院之聘,回国效力。在抗日战争的炮火中,曾昭燏毅然回到了祖国!
回国后,曾昭燏任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专门设计委员,她奔波于川、滇一带从事考古研究及征集、调查、发掘等工作。共发掘马龙遗址、佛顶甲乙二遗址、龙泉遗址等5处,获得大量文物资料。这是中国考古学家第一次运用外国先进技术和科学方法进行的“锄头考古” 活动。
经研究整理,考古学家认定,云南这一地区的文化面貌与中原地区有很大差异,故定名为“苍河文化”。这是她与其他考古专家对中国西南部考古的一大贡献。
…… ……
1950年,曾昭燏任南京博物院副院长。
同年起至1952年,曾主持“南唐二陵”(南唐烈祖李昪和中祖李璟陵墓)的考古发掘工作,共发掘出珍贵文物600余件;主持并参与编写《南唐二陵发掘报告》。
她率领考古小分队到江宁县湖熟镇进行考察,调查城岗头、梁台、小宝塔山、鞍头岗、老鼠墩等处,发掘出土石器、陶器、青铜器、鹿角、网坠、纺轮等古文物,从而证实湖熟确有商周青铜时期“台型遗址”的存在。
又在江宁县方山、秣陵、禄口、陶吴、横溪、岔路、陆郎、铜井、江宁等处的台型遗址发掘出类似的古文物,基本摸清遗址分布范围。
1955年1月,曾昭燏升任南京博物院院长,兼华东文物工作队队长,治淮文物工作队队长,南京市文管会副主任,江苏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筹备会理事,《文物》、《江海学刊》编委,江苏省历史学会副会长等职。
1956年参加九三学社。
曾昭燏在兼授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学通论》和《秦汉考古》等课程期间,与尹焕章合作撰写《试论湖熟文化》和《江苏历史上的两个问题》等论文,提出“湖熟文化”的命名,为江苏和南京的考古工作创立新的理论根据。
1958年支持江宁县筹办博物馆,并把“熟文化”和“南唐二陵”出土文物中的300多件和一些复制模型、照片等,移交江宁县博物馆。
1960年以后,她还参与和领导江宁县境内的六朝陵墓石刻、南唐二陵、牛首山弘觉寺塔的保护维修工程。其间,还组织举办过《社会发展史展览》、《江苏历史陈列》等。
曾昭燏不仅是我国考古界的领军人物,她还被选为南京市和江苏省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二、三届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身为南博院长、省妇联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的曾昭燏,她很希望当一个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楷模,还提出过入党申请。
可是,曾昭燏无法改变她的家庭出身!
上个世纪50年代,《中国近代史》出版,曾国藩被盖棺论定为“汉奸刽子手”。
随后,一个又个运动,好似越来越强的疾风暴雨,她周围的亲人一个个成为右派分子。
她身居要职,又力求完美,在文化急剧变化的时代,她总是不断地忏悔过去,精神高度紧张。1957年,她的胞兄曾昭抡成了大右派。
同年,她在南京的侄子曾宪洛也被打成右派,这个侄子她一直是视为己出一样的喜欢啊!侄子曾宪洛被押去农场劳改后,在三年困难时期忍受不了饥饿出逃而不知死活!1962年她的恩师胡小石去世。
她的亲人、师长一个个离她而去。没有家庭的避风港,过于的心高气傲,使她也没有可以倾诉的挚友。这个为了事业一生没有选择婚姻的女人,她内心深处的感受,真可谓无法言表!事业有成的她,她的内心呢?她内心的痛苦,我们常人怕是难以想象!
一夜又一夜,无数个难眠的长夜,将一代考古女杰的气数,消耗殆尽!
她患上严重的抑郁症!
终于,1964年12月下旬,这一天,从疗养院出来的曾昭燏让司机送她到灵谷寺,然后她下车,说想一个人去登塔观景。然而,在灵谷塔上,她却飞身而下……
司机惊闻“有人跳塔” 的惊呼声,急忙赶过去,但曾昭燏先生的生命,已经定格!终年55岁。曾昭燏先生在上塔之前把自己的大衣交给了司机,最后,人们在大衣口袋里看到一张纸条,上面只有一句话:我的跳塔与司机无关。曾昭燏先生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能顾及他人,她不让无辜的司机受到伤害。
在我国考古界有个誉称,叫:“南曾北夏”, 南曾,就是曾昭燏,北夏,即夏鼐。
曾昭燏为了事业终身不婚,但她却魂驻灵谷寺,幸也?不幸?
如果她一直活着,她能熬得过那文革 的十年动乱么?
当年,75岁的陈寅恪闻知噩耗,赋诗一首,以寄哀思。
《乙已元夕前二日,始闻南京博物院院长曾昭燏 君逝世于灵谷寺追挽一律》:
论交三世旧通家,初见长安岁月赊。
何待济民知道韫,未闻徐女配秦嘉。
高才短命人谁惜,白壁青蝇事可嗟。
灵谷烦宽应视哭,天阴雨湿隔天涯。
“……在灵谷塔上,她却飞身而下……”
在前面文中,我没有写她:纵身跳下,而是下意识地写了“飞身而下……”
是的,在我潜意识中,曾昭燏先生已经羽化为仙,她升为天使了!
我大学的通史老师唐茂松先生,是原江苏省社科院哲学会主任,他曾经跟随曾昭燏先生工作过一年多。唐老师跟我们讲过不少曾昭燏先生的故事,唐老师讲到曾昭燏先生时,是那么的深情、崇敬!
这种深情崇敬之感,传给了课堂上的我们,直到今天,依然在我心底。
在此,特写些文字,以纪念曾昭燏先生。
方夫人2023-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