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外出旅行,到了陆川县城,夜宿的招待所,恰临九洲市场。按照习惯,静静地回味、思考行程中所见所闻,默默地作了数百字的生活札记后,即睡。
我这个人适应环境能力较强,再陌生的旅舍,再陌生的农家小屋,或者田头地角的茅寮,一旦感觉睏时,皆能酣然入睡。
一觉醒来,闻鸡遥遥啼,旋即起床作文。才写得几节文字,街上便有了摆摊移桌的响动,卖猪牛肉者刀落案板之声。看看手机荧屏,才04:10,街上竟渐渐嘈杂起来。
06:30下楼出门,见满街的人来人往,提篮买菜的男女,宛若穿梭,电动车鱼贯而过。街两边竟是肉菜行,一溜儿摆开案桌,卖的多为猪牛、鸡鹅鸭肉,间杂鱼虾、蔬果、薯类。那石峡龙眼真是便宜,牌子高挂,粗大的粉笔字十分显眼:10元6斤。
一个汉子手握细细的水管,正站在一间约十余平方米的店面,冲洗十几盆田螺,我顿时来了兴趣,上前同他打过招呼,即掏手机拍了几张照片。那汉子一边洗涤田螺,一边微笑着看我拍照,并不言语。从规模上看,他是经营田螺批发的。
拍照之后,我蓦然想起古人画画,作诗,真是无微不至。不但江河湖海,山川风物,帝皇将相,文官武士,才子佳人,耕夫樵子,艄公渔翁,牧童老媪,一一入画入诗,连鱼虾螺蟹,皆可收入笔端,作画行文,还写得那般有趣。
明朝戏曲家、诗人、书画家徐渭(1521~1593),浙江山阴人,有诗文集《徐文长全集》、《南词叙录》及戏剧《四声猿》等行世,就曾有《鱼虾螺蟹》诗,其诗云:“鱼虾螺蟹藻萍鲜,一器新醪一柳穿。不是老饕贪嚼甚,臂枯难举笔如椽。”可见寻常之事,小小动物,亦尽可入诗入画,抒发情怀。
田螺,别名螺蛳,广西则有著名螺蛳粉,尽可充饥饱肚,味道亦颇佳,如福建沙县小吃一般齐名,店面几乎各地都有,食客如云。
凡农村出生者,都知道水田产田螺,谁没捕而食之?田螺壳大而薄,圆锥形,壳口近圆形,比螺塔稍大,有角质的壳盖。其壳有旋,顶端骤尖,如附图。
据林吕何先生编著的《广西药用动物》(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介绍,田螺肉、壳均可入药,其肉性寒,味甘、咸;壳性平,味甘。可清热,明目,利水通淋。
田螺主治目热赤痛、尿秘、痔疮、中耳炎,方剂多至11种,可治黄疸、耳心痛、疔、细菌性痢疾、脱肛、腋臭、婴儿湿疹、胃痛、小便不通、痔疮等,配药则不尽相同,其作用太矣。只是平常我们不太留意罢了。
俗谓民以食为天,还是炒田螺,嘬田螺者多。农家捕螺而食,习以为常。南方大小城市,均有摆摊炒田螺卖者,为一著名小吃。恐怕很多人都吃过。
如果静夜驻足田螺摊前,看那在街灯、风景树的疏影下,人们坐在小凳上,围着一小桌子,一碟炒田螺,被人以指当筷,一只只捏住,吱嘬有声,如吹笙夜歌,悠悠享受,亦生活之趣事。
附注:徐渭诗中,有一左偏旁为“木”,右一“盍”,手写不上去。只好以“器”代之,有识者请教我。
原作于陆川旅舍,2018年8月6日夜校改,首发简书,时在遂溪榕窗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