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个系列,我曾经给自己定了一条准则:只写过去的老领导老战友老同事,不写现今的领导战友同事。
至于原因,你懂的。
或许可以这么理解:过去的都是美好,现在的过于现实,明天的有些飘渺。
记录过去的美好,珍惜现在的拥有,憧憬明天的希望,应当是我们对待生命、对待生活、对待工作的基本态度之一。
但这些天来,每每写军营牛人,一个人总会从我的记忆深处蹦出来,那么和蔼可亲,那么让人难忘。
这个人叫曹晓春,原沈阳军区政治部《前进报》社副社长。第一次写关于他的文字,是2012年1月10日,当时我们同在沈阳军区政治部工作,他既是领导又是同事更是战友,写他,确实违背了我自己定下的写作规矩。
当时确实很纠结,像曹大哥这样的牛人要不要写?宜不宜写?如果非要突破自己定的规矩去写,该写到什么程度?
是的,在我心目中,不管他走到什么地方,身居什么高位,他都是大哥,曾经给予我无私帮助的大哥,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大哥。
2012年1月10日清晨,思虑再三,为了曹大哥,我努力说服自己,决定暂时放弃那条有些绝对和固执的自定原则。既然身边有那么多充满正能量的军营牛人,只要符合保密规定,干嘛不写?
于是,才有了这篇文字,才会有往后陆续推出的那些军营牛人。
一
初识曹大哥,是在报纸上。
那时,我在大兴安岭军分区兼职搞报道,曹大哥是沈阳军区《前进报》社的普通编辑,大概是专业技术9级,享受副团职待遇。
那时,曹大哥负责报社《东北前哨》和《东北后备军》2个专版,编辑和刊发反映边海防部队、预备役部队建设,以及边海防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精神风貌的稿件。
作为边防军分区的报道干事,军分区又管着那么多人武部和民兵,曹大哥负责的这两个专版,自然是我关注和进攻的重要方向。
当时,因为未曾谋面,真不知道曹大哥是怎样一个人,坊间关于新闻行业的种种传闻,以及亲眼目睹的《前进报》社个别编辑下部队后的种种表现,都让我不得不质疑我没接触过的任何一个报社编辑。
可能是性格过于倔强,抑或是不会和不愿沟通,在驻漠河边防某团和大兴安岭军分区兼职新闻干事期间,尽管《前进报》刊发了一些我投递的新闻稿件,包括曹大哥也陆续给我发了不少,但期间我没主动往《前进报》社打过一次电话,也没给任何一位编辑寄过稿件以外的任何文字或财物。
曹大哥倒是给我来过几次电话商量稿件修改事宜,每次都很亲切,每次都只谈新闻稿件,每次都对我非常关心,再三讲有什么好稿子尽管传给他,工作和生活中有什么困难也可以找他,他一定尽力而为。
期间也有其他编辑打电话商量稿件修改事宜,但大多态度冷淡生硬,公事公办,无关其他;电话里主动跟他们客气,也鲜有热情正向回应。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时间一长,曹大哥对部队新闻骨干发自内心的关心关爱,便非常突出地体现出来。基于感激感恩和情感回馈,我也想过主动给他打电话汇报关于新闻稿件的一些想法,讲一讲工作生活中的烦恼,更想找机会到沈阳去拜访他,但始终没能鼓起勇气付诸实践。
2001年春,黑龙江省军区政治部在驻密山边防某团组织新闻报道骨干培训,作为大兴安岭军分区的兼职报道干事,我自然要带领相关人员参加。
为了配合这次培训,《前进报》社派来几位编辑上课,其中包括曹大哥。
那堂课,终生难忘。
在课堂上,我第一次见到曹大哥,第一眼就觉得好亲切,像邻家大哥,更像亲大哥。
他总是乐呵呵的。一笑,两眼眯成一条缝;说话不急不缓,不讲大话,全是实嗑,听了觉得很实在,很管用。
讲到如何写稿时,曹大哥忽然提到头一天刚刚发表在《东北前哨》原头条稿件,说了一番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话。
大意是这样的:这篇稿子写法很新颖,从古写到今,很有历史纵深感;语言也挺活,不像那种板起面孔的文字,读起来很有味道;题目很有特色,叫《漠河,我对你说……》;信息量很大,一两千字,会引发我们很多思考。对了,这是大兴安岭军分区政治部宣传科李干事写的。李某某来没来?
说真的,从曹大哥开始讲这篇稿子,我就有些发懵:啊?那稿子还能发?
确实,那篇文章是我随便写的东西,严格意义上,根本算不上新闻稿。
当时看了《漠河县志》,对当年有边无防的屈辱历史印象深刻,感触良多,便写了那篇随感类的文字,之后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投到《前进报》社。
压根儿没想到这样的稿子还会被采用,并且放在头条位置。
就这样,我见到了曹大哥,但只是见见而异,因为他上完课就直接坐车返回沈阳了,我们两个根本没有深入接触的机会。
二
两个月后的一天,我正在大兴安岭军分区政治部宣传科办公室里写内部材料,曹大哥突然从沈阳打来电话,问我想不想到《前进报》社学习一段时间?
说真的,曹大哥的这个电话,又把我整懵了:怎么不想去?做梦都想。
可这种好事,一般不会轮到我们大兴安岭军分区这么偏僻的单位啊。
更何况,送人到报社学习,是省军区政治部宣传处统一协调和把握的事情,我即使想去,他们也不一定安排我去啊。
因为想去学习的人太多太多了。
作为基层新闻报道干事或战士报道员,到《前进报》社学习的好处多多:当面向编辑请教写作方法,深入了解报纸的运作流程,面对面与编沟通交流密切感情……人熟是个宝,到报社学习三五个月,只要把握住了机会,好多困惑和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这么说吧,大凡到报社学习过的,无论是思维层次、写作功底,还是发稿数、见报率,都会大幅度跃升。
嘿嘿,我发懵归发懵,但曹大哥最终还是促成了此事。
省军区政治部宣传处报道组李志组长打电话通知我去报社学习时,说了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报社点名让你去学习,你小子挺牛13啊。
哈哈,哪是我牛13,分明是曹大哥给力!
到了报社才知道,我此行的目的并非学习那么简单,我还有很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曹大哥要外出两三个月,我得一边学习,一边负责《东北后备军》和《东北前哨》两个专版的组稿、编辑等业务工作。
至今也没搞清这到底是报社领导的意思还是曹大哥的安排,反正我稀里糊涂地就成了“编辑”,虽然带着双引号,可对新闻稿件一样手握生杀予夺大权。
同期到报社学习的兄弟们大多没有办公室,没有办公桌,到处打游击。
我成了个另类,直接借用曹大哥的办公室和办公桌。
做了“编辑”我才明白,编辑的权力真是不小,用谁的稿子,不用谁的稿子,大多时候下都由编辑说了算。
做了“编辑”我才明白,编辑真是个替人做嫁衣的好差事,你帮别人编发了稿件,他会记住你,也会感谢你。
因为对于基层的报道员来说,能在军区党委机关报上一篇稿子很不容易,有时一篇稿子甚至能改变一名报道员一生的命运。
那三个月,因为曹大哥全权放手,除了负责两个专版的组稿编辑工作,我还编发了一批新闻稿件发表在一二版。
在报社期间,我听到了不少关于曹大哥为人处世的感人故事。
尤其是那帮来报社学习的兄弟,说到曹编辑,一个个全竖大拇指:是个大好人,是个好编辑,是位好大哥。
那时,我们一起在报社学习的有丹东的刘治国,长春的刘文臣,大连的孙海东、高鸿、卜赋斌、李晓利,还有沈阳的陈振僧……
我们这帮兄弟,时至今日,只要提到曹编辑,全都敬佩服气,一如当年。
三
人与人的差别,既是自己做出来的,也是别人比较出来的。
好与坏,忠与奸,找几个相关的人一对比,全都一清二楚。
曹大哥对基层部队报道干事或是战士报道员,无论职务高低,无论熟悉与否,全都一视同仁,全都热情相待,全都能帮则帮,全都不讲条件。
我在沈阳军区机关工作期间,无论到军区什么部队,只要接触到报道干事或战士报道员,只要提到曹大哥,无一例外都竖大拇指:这人正直,这人热情,这人乐于助人,这人真把我们基层报道骨干当成兄弟。
我在报社学习那三个月,曹大哥偶尔会到办公室转转,偶尔也编几篇稿子,并指导我该怎么编,组稿时应注意什么,从没有指责或是不满,有的只是鼓励和帮助。
三个月后,军分区催我回去参加上级组织的考核,我恋恋不舍地向曹大哥告别,回到了加格达奇。
这三个月,除了熟悉了编辑业务,编发了一批稿件,自己也发表了一批有质量有影响的稿子,其中两篇稿子分获报社“好新闻竞赛”一、三等奖。
这三个月,对我后来的发展进步影响巨大。
次年三月,我被选调到黑龙江省军区政治部纪检处工作。
吴其海处长后来告诉我:之所以相中你,是你发表在报纸上的那些文章先吸引了我,再一接触和了解,感觉真不错,就把你给调过来了。
这一切,与曹大哥的无私帮助息息相关。
四
2003年底,我调到黑龙江省军区政治部纪检处工作近两年时,升任《前进报》通联编辑室主编的曹大哥忽然给我打来电话,问我是否愿意到报社工作。
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我自然一百个愿意。
于是,曹大哥开始运作此事:写报告,打阅批件,一级一级往上请示。
2004年春节前,曹大哥打电话给我:差不多了,政治部分管副主任签字了,你在哈尔滨安心过年,正月初七来报社报到。
不料好事多磨,还没到初七哩,沈阳那边传来消息,政治部主任不签字,原因是我的第一学历不是全日制本科,不符合这位首长确定的选调原则。
于是,我失去了成为曹大哥部属的绝佳机会。
但曹大哥对我的关心、爱护和帮助,并没有因此有丝毫影响或停滞。
2007年底,得知我要调到沈阳军区政治部纪检部工作,曹大哥第一时间打电话表示欢迎和祝贺,说到沈阳后有事尽管找他,绝对办好办到位。
我调到沈阳之后,那时还是通联编辑室主编的曹大哥第一时间请我吃饭,还把报社的孙永库副社长请来作陪,给足了面子,让我和邻家女孩分外感动。
此后近十年,在沈阳工作生活期间,曹大哥一直关注着我,帮助着我。生活上的帮助不再赘述,工作上有什么困惑,找到他,从来都是耐心帮着出主意、想办法。包括我本人或战友有什么新闻稿件想在《前进报》上发表,只要我找到他,哪怕稿件质量差一些,他都会帮着修改完善,之后百分百会见报,并且速度很快,位置很好。
2011年8至12月份,我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下定决心要总结和推出“塞外三连”指导员宋佳斌忠孝两全的感人事迹后,第一时间向当时早已升任《前进报》社副社长的曹大哥汇报,请他给予支配。他很感兴趣,也很热心,给了不少有价值的建议,让我受益匪浅。
2012年初,被中央媒体广泛宣传的全军首位“网络尖兵”蒋德红告诉我,他荣立立一等功事没人给报道。我第一时间给曹大哥打电话说起此事,寻求支持。
曹大哥二话没说,让我抓紧写,写好后抓紧给他。没两天,那篇消息稿在《前进报》一版显著位置刊发。
转眼,我离开沈阳已经四年多,没了经常面见曹大哥、当面请教学习的机会。尽管偶尔也打个电话,但毕竟相隔遥远,好多事情无法深入交流,甚是遗憾。
曹大哥,谢谢你,谢谢你把我当兄弟,谢谢你把基层报道骨干都当兄弟。
我会记住你的好,他们也会记住你的好。
好人一生平安。真心祝愿你和嫂子,还有你那可爱的三胞胎儿女健康平安。
渝夫2012年1月10日晨草于沈阳,2020年2月28日晨完善于河北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