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参加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训练营明天就要结营了,有点念念不舍。21天的航程,有时觉得很短,一晃就过去了,有时又觉得很长,不知不觉,我好像发生了神奇的变化,要一个成年人改变真的很难,可我在21天的时间里,居然有了可喜的,明显的改变。
从最开始,读《论人的成长》这本书时,不知所以,一段文字,要反复的看上几遍,听船长的晨间导读,也要听上好几遍,才搞清楚个大概。后来想到一个办法,就是边听音频边将内容敲下来,这样对内容的理解程度提高了很多。到后来,开始微营实践,去链接小伙伴,去给小伙伴们赋能,去做分享,在做的过程中,没觉得有多大的变化,可现在回头去看,我已经不是原来的自己了。
训练营里营造的是助益性关系的氛围,我开始不懂助益性关系到底是什么,看了书之后才知道,助益性关系氛围,就是营造真诚透明,无条件的积极接纳,体察式倾听的氛围,其实不用知道,很快就体验到了。
当我的输出有人点评赋能,不管我今天的状态是好还是坏都被无条件的接纳,尤其当我说我那天很累,也没有什么内容输出时,得到的是理解和接纳时,我突然意识到我在这里是完全放松的,是可以自由自在的做自己时,我很感动。我开始慢慢的打开自己,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说出来,开始探索和体验真正的自我。
就像班务跟我说的那样,本次航行不是让大家来学习心理学理论的,是让大家来体验与感受自己的,我们只有充分的去感受自己,充分的去靠近自己的内心,才能更加的了解自己,悦纳自己,也才能更好去悦纳他人。
因此,在第一周的时间里,我都在寻找真正的自我,过往的很多经历浮现在眼前,就是这些经历造就了今天的我。在“不行”与“应该”的声音中长大,各种评价的累积,已经使我越来越不相信自己的感受,真正的自我被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不好意思探出头来。
我很在乎外界的评价,因此做事情畏畏缩缩,不敢在公众场所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不敢试错,不敢真实的袒露自己,担心真实的自己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我没有真正的接纳自己,对自己总有很多负面的评判,连自己都不喜欢自己。
我开始学着接纳自己和自己的情绪,不管是正面的、积极的还是负面的、消极的,我都接受,这些都是我体验的一部分,都是丰富我生命的原料。当我这样想的时候,做事情就会从自己的内心出发,而不是首先想到他人的评价,我开始去感受各种体验,对体验是最高的权威这句话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只有淋漓尽致的将真实的自我展示出来,才是一个完整的人。
第二周的学习,从个人成长到促进成长性的环境,再到大团体。让我们体验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如何助益个人成长和团体成长的,使我对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决定继续跟着船长航行。
第三周是实践周,我们通过护航公益性的微营,来将自己体验到的、感受到的去赋能其他的小伙伴。这是真正的将所学转化为自己能力的有效途径。这也是船长系列航线的可贵之处,让学员能学以致用。也正是在这一周,我通过实践,通过赋能,通过微营里分享,我不再那么害怕他人的声音了,鼓起勇气迈出自己的第一步,现场发挥做了一场分享,分享后,感觉自己没做好,那种羞愧、自责、无地自容的感受也是我很宝贵的感受,有了第一次,第二次再去人本营里分享就淡定多了,关注点已经不一样了,更多的是放在自己的成长上,如何将自己的分享做好。
很快,这艘船即将靠岸,对我来说,这不是终点,而是另一个起点,明天我将登上另一艘船,开始一段新的航行,新的旅程我将会经历些什么呢,我又会有哪些变化呢?一切都是未知的,我很期待,我也相信,两个月后,我将会变成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