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孩子行为的三种主要方式通常是:严格,宽松,合作。
严格管理班级很大程度上对班级管理的初期是比较有效果的,学生迫于教师的权威,会比较听从教师的安排,也就是比较“听话”。可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会在班主任的课堂上比较“听话”,会听课比较认真,而在其他管理没有那么严格的课任老师的课堂上,就会比较放纵,慢慢的,整个班级生态开始变化。
班级管理较为宽松的情况会让整个班级最开始的情况就比较糟糕。教师为让学生喜欢自己,凡事以学生的喜好为参照,学生做错了事情不批评教育,再加上小学生年龄小本身也无法控制自己的言行,久而久之,整个班级会陷入混乱。
合作型的班级管理会以学生的需求为准则,师生双方是合作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建设更优秀的班级而努力。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会与学生共同商讨班级管理细则,师生之间俨然成为了朋友,师生关系特别和谐。
我感觉,我的班级管理状态应该介于严格与合作之间。我去年接手这个班级的时候,学生比较跳脱,课堂上难以形成较为专注的学习习惯,学生小话多,好动,再加上男孩子特别多,课间经常会出现打闹现象。为了尽快让班级管理进入正轨,我以一个严师的形象自居。面对学生不苟言笑,在班会课上由学生商议班规。有了班规以后,学生犯了错误,我会根据班规进行奖励与惩罚。通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学生知道我是特别有原则的人,渐渐的,班级管理由最初的混乱状态,变为比较有规则。
但是,对于学生过于严格的后果就是学生“当面一套 背后一套”,的确,在我的课堂上学生会比较“老实”,中规中矩的。而其他课任老师的课堂,学生就会特别好表现。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开始转变班级管理的方式。我开始耐心倾听学生,询问他们为何会在其他课堂上管不住自己,并让学生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一来,学生对于自己的行为有了清晰的认识,再加上是自己商量的解决办法,实施起来也比较容易。
班级管理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是多面的,多样的,只有真正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上去探寻、去思考,班级管理才能真正实现它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