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最近学习陈海贤老师心理学课的一个作业题目,我觉得还挺有意思,就分享出来。
做“课题分离”肯定还是希望能够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但我个人认为,这个的确需要一个度,或者说需要有一些前提条件。所以课题分离不是让我们面对问题老死不相往来,而是理性的分区分自己的控制范围。
做好课题分离,其实是在给彼此空间,并且自己负责自己能控制的部分,不被一些不必要的情绪困扰住。但是这个“度”要把握好才行,否则会显得生硬,和一种“拒绝感”。
最近在《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里,有一种观点我比较赞同,如果孩子能够感受到足够的爱,孩子就能能够自主的做很多选择,因为她心里踏实,无论什么时候知道家是她的靠山,而这个靠山是爱带给他的。所以,课题分离能够让双方很好的接受,尤其是亲人之间,但有个前提,是彼此之间是被爱连接的,不会让对方觉得自己的课题分离,是一种敷衍和漠不关心。
至于非亲人以外的关系中,这种课题分离我认为也是弹性的,有选择的,看你愿意承担责任到什么程度。良好的关系是自主的、有选择的,能够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的。所以也可以说“对人不对事”,不同的人对应着不同的关系,那么在课题分离的时候也不可能一视同仁,那么自己想要控制的范围划定到什么界限,就看自己能够承担的责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