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雅》《颂》各得其所:孔子编订《诗经》
原文: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译文:季康子把他从卫国接回鲁国以后,他说“然后乐正”。回来之后,他开始整理《诗经》,使“《雅》,《颂》各得其所。”
解读:音乐的教育是人生的收尾。也就是说,人生的最后应该归于艺术。很多哲学家,科学家,到最后都沉浸于艺术中,诗意地栖居,与艺术融为一体。
二:中国的酒文化。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译文:在外要社交,与当地的官员,朋友之间,这种场景都要喝酒。而在家孝敬父母,父亲今天高兴,叫儿子来喝一杯酒,你不能拒绝;在办理丧事之时,主人家敬酒,代表着感激之情,这时不能不喝。但是遇到即便不得不喝,也要做到“不为酒困”,不要形成酒精依赖症,不要变成酒混子。
解读: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古代至今,都有着许多关于酒的故事。而孔子认为,酒在不得不喝的场景下,你可以选择去喝,但是要知道自己的酒量,不能喝的不醒人事。有节制的喝酒,不要对酒精上瘾,不能解酒消愁。喝酒有度,才是喝酒的生活方式。一般家长对酒精过瘾,会影响孩子的安全感。因为家长喝酒不节制,也就充满了不确定性,会时不时打骂孩子,打骂老婆,所以孩子从小就会缺少安全感。
三:时间是残忍的,也是公平的。
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望着奔流在山川的河流,发出一句感慨:“时间最残忍、最公平、也最无情,不会因为你是一个好人就流逝得慢一点。电影里可以有慢镜头,而生活当中,不管发生什么事,时间都是匀速地走过去。
解读:残忍且无情的时间。
这世上要说什么最公平,莫过于时间了。他是那那样的无情,那样的残忍。不会因为你的地位而改变,也不会因为你是个犯人而剥夺。他对待万事万物,都是以同样的标准对待。
你如果想要它像电影里面的慢镜头一样,缓解时间的流逝,他不会服从你,他只是低头走着自己的路,像那河流一样,头也不回一往无前的向前流去。
他时不时会让你感受到生命的无常,时不时会让你感受时间飞速的流转,也时不时会让你感觉痛哭流涕,也时不时会让你感到其乐无比。
古代出现过很多关于时间的诗句,劝君莫取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告诫你要珍惜当下的时光,不要为钱财而耽误。而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表达着对时间飞快的流逝,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在更深层一些,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怅然而涕下。时间流逝如此之快,短短的一生,人生的意义在何方?人究竟应该怎样在这个世界上生活?
一:从好色,看“自私的基因”
原文: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译文:孔子说:“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人,爱好德行如爱好美色一般。”
解读:从好色,看“自私的基因”
据考证孔子在卫国的时候,卫灵公很喜欢孔子。一天要出去游行,孔子本应该与卫灵公坐同一辆马车上面。但是卫灵公对孔子说:“你坐后面去。”让他非常喜爱的南子和他坐在一起。按照当时的礼节,孔子应该和卫灵公坐同一辆马车出现,所以孔子生气的说了这么一句话。
其实这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因为我们人的本性就是好色。而一个人如果要做到好德,是要压制本性的,所以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压制自己的本性这是一件很难的事,大部分人依靠的是自己的本能行事。
有一本书是《自私的基因》,里面的观点讲述的就是这个原理。我们人是为了什么而活?书中的观点说人是为了自己的基因而活,所有人都只是基因的载体。而基因是非常自私的,他只会让你放纵自私的本能。而本能更像的是古时的野人,那个时候人就是依靠自身的本能行事。
例如说,人因为肥胖而选择去吃蛋糕,冰箱里面有一块蛋糕,他会本能的促使你去吃蛋糕。
《机器人叛乱》一书中的观点相反,就是抵制基因来控制我们自身。我们不是为了基因而活,而是为了自己而活。你可以选择不结婚,选择不生孩子,也不是为了更好的延续生命,延续基因。
其实大部分人很难做到这一点,都基本上依靠的是自身本能行进。所以,我们需要学习,学习能够让你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理性的看待自己与他人的行为,处理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好的克制自己的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