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标准对本学段提出的要求
本单元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语文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相关要求梳理如下:
(一)识字与写字”
1.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3. 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对应课标,五年级学生要具备独立识字的能力,为让学生对单元学习内容整体感知,在识字教学部分进行整合,在单元开篇完成基础知识的梳理,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阅读与鉴赏”
1. 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2.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
3. 在阅读中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4.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5. 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第一点“默读”是理解课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在16课和17课中都提出要求。第二点对应的是第15课课后习题猜测加点字的意思,这也是“推理思维”的体现,同时也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之一。第三点在16和17课中探究人物思维的过程中均有体现。第四点则聚焦于17课,《跳水》是小说文体,课程标准第三学段“阅读与鉴赏”部分并未提到“小说”,通过了解“叙事性作品”是以叙述和描写人物和事件为主的一种文体,主要是通过生活事件的叙述和具体环境的描绘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其特点是“以事感人,以情动人”。人物、环境、情节是叙事性作品的三个因素,也就是说,小说文体属于叙事性作品。因此,在进行《跳水》一课的教学时,这是我们不容忽视的地方,也紧扣了课后习题第一、二题。
小说文本在教材中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中高年级,最早出现在三年级下册节选自秦文君的小说《调皮的日子》中的《剃头大师》。小说以文体形式组织单元则是在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虽说《跳水》在本单元中不承担“小说教学”的功能,但在落实第二道课后习题时仍需引起关注。梳理统编教材小说文本在教材中的分布,我们亦能获取相关的“已知大概念”。
(三)“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
1.结合校园或社会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学习有理有据地口头或书面表达自己的观点。
2. 用画思维导图等方式辅助,体会猜想、验证、推理等思维方法。
3. 阅读哲人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感受其中的智慧,学习其中的思维方法。
4. 评价要关注学生在问题研究过程中的交流、研讨、分享、演讲等现场表现,以及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的文字、表格、思维导图等学习成果,要特别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和思维的方法。
此四点内容为课文教学提供可行的策略,评价的角度和方式,为“学教评一致”提供了有效依据。
二、单元解读
1.单元设计的望远镜思维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思维的火花”。纵观统编版教材的三大人文主题——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属于“人与自我”。(梳理图略)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前者为阅读要素,从要素中提取关键词“思维”“课文理解”进行梳理,此外,不容忽视的是本单元课文后的习题,均有“讲故事”这一内容,而“讲故事”作为已知概念,也应进行梳理,思考如何在教学中运用。因此,从三点分别进行梳理。(梳理图略)
从以上内容的梳理来看,本单元是基于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通过了解人物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讲故事”的言语实践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和根据具体情况,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从理论层面而言,“理解课文”“复述故事”都是已知大概念。
本单元的表达要素是“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从三年级开始写作,每个学期都安排了写作训练,接下来进行相关内容梳理。(梳理图略)
根据表达要素的梳理可知,在本单元习作需要在想象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故事中情节的发展与变化。
2. 单元设计的望远镜思维
本单元围绕“思维的火花”这一主题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习作与语文园地三个板块。
《自相矛盾》是寓言类文言文。围观者听了卖者的话,发现其前后说法的抵牾之处,从而提出“以子之矛陷子之盾”的假设,使卖者“弗能应”。《田忌赛马》是中国历史故事。孙膑仔细观察,发现众人的马脚力相当,因此调整马的出场顺序,赢得比赛。《跳水》是外国作品,船长在危急情况通过观察和分析现有条件,让孩子跳水,最终孩子转危为安。三篇文章文体不同,时间及内容上涉及古今中外,但都展现了人物观察环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学生在理解人物思维过程的基础上对课文所表达的主题会有更深的理解。通过分析课文,可以发现前两篇课文属并联结构,了解人物思维过程的方式有所不同,二者与第三篇课文之间呈递进关系,通过《自相矛盾》《田忌赛马》的学习,学生学习抓住人物言行可以进行了解和推测,对学习《跳水》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交流平台”进一步强调人物思维过程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懂得:遇到问题时,要先分析具体情况,再选择合适的办法解决问题。
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展开合理、丰富而又奇特的想象,根据探险的情境,把遇到的困境和求生方法写具体,丰富想象的内容。也是对阅读课所学“思维的过程”这一“专家思维”的具体实践。(思维导图梳理单元内容略)
3.思考本单元教学的生活价值
本单元以“思维的火花”为人文主题,语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关注思维。就单元三篇课文来看,人物的“思维过程”就是根据人物言行而做出的推理,最终采取行动的一个思路过程。在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时,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相关语句作为推想人物思维过程的依据。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创设真实性任务情境,在言语实践中复现课文主人公的思维过程,并能够迁移到相关文本的阅读中(例如16课选做题),也能够结合实际情况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爱思考、善思考的思维品质。
三、学情分析
根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可知,小学儿童认知发展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中高年级,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是开始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这个阶段,学生的概括和逻辑思维能力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对于一些理论上已知的“大概念”——“理解课文”和“复述故事”仍未熟练掌握,通过言语实践复现人物思维过程仍存在困难。
四、单元目标
1.素养目标:
能借助多种形式(表格、思维导图等)梳理事件,复现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在具体情境中结合实际情况独立思考、分析,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能根据情境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故事,在言语实践中培养爱思考、善思考的思维品质,做有智慧的人。
3.基础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3个字,会写20个词语。
(2)背诵《自相矛盾》。
五、单元评价设计
1.真实性任务情境设计
单元情境:
亲爱的同学们,智慧电视台新出一台新节目“奇闻追踪”,现诚聘各位同学为我台小记者,追踪报道古今中外的智慧故事。让我们一起努力,将精彩的内容分享给大家吧。
15课情境:本期,我们受邀穿越时光隧道去往楚人的集市,听说那里出现了两款神物,智慧小记者们,赶快去看看怎么回事,第一时间发回报道吧。
16课情境:各位小记者们,智慧电视台“奇闻追踪”栏目组接到热心观众来电,齐国的赛马场上可热闹了,快快赶去现场,记得及时联线报道哦!
17课情境:同学们,我们智慧电视台“奇闻追踪”栏目已经进行到第三期了。今天,我们收到一位外国友人的投稿,请各位小记者们认真阅读文稿,梳理报道信息,做好故事报道!
2. 单元评价单设计(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