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女,15岁,放寒假前一个月辍学,家人给孩子办休学,孩子在家玩游戏,熬夜,脾气不好,妈妈心疼着急,怀念孩子四年级语数外,全县第17名,又爱看书……。
②,女,高一休学,严重时,半年不出家门,孩子有意愿去学校,害怕老师、同学,断断续续在家四年(在校2年),通过父母陪伴,孩子有改善,爸妈迷茫不知错在哪儿?怎么支持孩子?
③,男,妈是老师,爸是律师,两个人都有童年创伤,爱匮乏,孩子一岁前保姆带,一岁后跟随奶奶住叔叔家,妈妈一周看一次,持续到幼儿园,小学住校六年,成绩好,初中妈妈怀二胎,孩子受刺激,一次没考好,爸爸吼一顿,出现考试焦虑,厌学,孩子有想上学的意愿,对自己高要求。
面对休学在家的孩子,容易黑白颠倒,时间久了出现退行状态,在家呆的时间越长,跟人的联系感越弱,尤其是封闭起来不与人交往的,能出去交朋友比在家封闭起来要好的太多。 父母经常盯孩子的行为(在家又玩多久游戏……,期望孩子看书或找补课班补课,让爸妈看到一点希望……),改变或改善这些行为。这是我们的一厢情愿或想当然的认为这样会帮助到孩子。 如果父母没有足够的能量、足够的爱的能力、足够的教育智慧,甚至没有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父母来讲,是一场人性考验,考验出夫妻之间相互指责,这些孩子父母的能力比一般家庭父母的能力要求要高的很多。
面对休学、辍学在家的孩子的总思路:(一),从焦虑状态里跳出来,换一个思路,“真正要改变的不是孩子的行为(打游戏、不学习、不听话),而是导致他休学、辍学在家的原因”。亚当.斯密:“社会经济发展有规律,什么导致规律高高低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
(二),人不是脱离条件的超人,一个孩子想做出像在学校正常学习的孩子一样,是有条件支持,比如:家庭环境、生理条件、精神条件……。思考:哪些条件满足了孩子才能返回学校。创造条件,有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