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信息学院项目动迁来的十多个日日夜夜,第二组的队员们仍是历历在目、感慨万分。“这些日子,我们每一位拆迁干部都是起早贪黑、咬牙坚持,家里有什么事情都放在了一边。”袁磊说,动迁之前,他们和拆迁办、事务所的同事一起做了很多前期准备,以提高工作效率,另外在上户解说时每位干部都会随身携带签约合同、方案书等纸质资料,方便马上可以对接签约事项。
除了坚持坚守,还要善打感情牌。一开始,征拆户家的儿子肖某作为一名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对征拆政策的抵触心理非常强,对征拆干部也是十分戒备,常常与上门解说的队员们针锋相对。“肖某的不合作让我们有种‘兵遇到秀才’,有理说不清的感觉。但我们也知道,他作为家中的骄傲,绝对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因此,在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文侠的带领下,大家一直锲而不舍与他耐心沟通,分析摸清他的心态,找准切入口。因为肖某是一名外企的中高级科研人员,思维更理性,也更加遵法守法,所以征拆干部在政策方面实行全方位解疑答惑。从最关心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定、到征拆四三制模式的阳光刚性,小到社保缴费计算大到望城项目发展大趋势,大家都不遗余力、不厌其烦的反复解释,一点点打消疑虑,赢得他的理解与支持。另一方面通过聊家常,袁磊得知他是自己同一所高中毕业的校友,因此在政策沟通遇到瓶颈的时候,就聊一些学校里的往事,不知不觉拉进了关系,增进了信任。
历经十余个回合的政策解答与思想攻坚,他最终由质疑与对抗走向了理解和认同,反过来又做他父亲的工作,最终在5月4日爽快签约。
由于下午要飞回上海工作,肖某还与工作队员们互致了祝福,足以说明他在这短短一周内,在对政策体系认识上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与大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袁磊表示,在与肖某思维交锋的过程中,大家对于政策的理解和把握也更深一层,这实际上是一种共赢。
智慧的火花总是在碰撞中闪现,真理也只会越辩越明。在与被征拆户斗智斗勇的过程中,只要所有干部都用心、用情、用理回答好 " 为了谁 "、" 依靠谁 "、" 我是谁 " 这三个问题,就能做到真正让群众心服口服、干群齐心,形成合力支持家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