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节似乎比往年早一些,年岁将近,春运匆匆,路上已是归家的旅人。我人在外面,心却已回到了村里,回到了家里,过年总是那么吸引人,连儿时的美好回忆都忍不住翻出来看一看听一听。在村里过年都是热热闹闹的,人声鞭炮声鼓声锣声,声声振动着那柔软的耳膜,久久不能休。
“爆竹声中一岁除”
在村里,这第一声鞭炮声不是在家门前,而是在庙前。在粤西,几乎村村都供奉着各路神仙,在我村是天后宫,里面供奉的是妈祖。妈祖,亦称“婆祖”,形貌庄严雍容,神情慈祥,是沿海百姓祭祀的海神,镇压风浪、庇护苍生、济困扶危。在年三十这天,全村家家户户杀鸡煮肥肉,到庙里向妈祖虔诚礼拜,烧香点蜡行跪拜礼,最后放一串鞭炮作为结束,噼里啪啦,落地作响,因此这第一声鞭炮声以敬神为先。全村人井然有序,轮流放着,鞭炮声绵延不绝,好让妈祖知道我们的诚心诚意,保佑新的一年顺顺利利、红红火火。
神在先,祖在次。接下来就是要祭祖,祭品就丰富多了,需有靓汤、白切鸡、红烧肥肉、蒸鱼、炒粉丝等,白饭白酒也是少不了。中国人崇拜祖宗,讲究根本,所以要让祖先吃饱喝足了才能得到他们的庇护。仪式同拜神,以放鞭炮殿后,表示香火旺盛,兴隆昌盛。
最响亮的鞭炮声,当属“开门炮仗”了。鞭炮长有3米以上,炮仗如小拇指般大小, 声响长久。大年初一子时一到,鞭炮声准时响起,争先恐后,生怕错过了吉时,只要村里有几户人家同时放,那声音便可振屋瓦、透云霄。从子时到辰时,鞭炮声连绵不绝,村里的声大,别村的声小,此起彼伏,如同那翻滚的海浪,来时滚滚,震耳欲聋;去时滔滔,余音未了。放鞭炮一为驱年兽,二为迎大年,在这响彻每个角落的鞭炮声中,年兽无处可躲,过年气氛又大大增加,给新的一年开了个好意头!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过年对小孩子来说,压岁钱才是最好的意头。年三十从吃完“年午饭”开始,就期待着压岁钱,这可是春节吃喝玩乐的本钱呀。在领之前可是要好好表现一番,帮忙贴年红、打扫最后的卫生,然后洗白白穿上新衣服,开开心心地跟家人一起看春晚。等我们几姐弟都准备好了,爸妈就拿出一叠红包,广东叫“利是钱”,一一派发,我们幸福得笑不拢嘴,然后开始守岁之夜。聊天谈笑、看春晚、吃零食、打扑克等等,活动繁多,一直玩到深夜,玩到眼皮子重如灌铅。
梦里都是笑着的,胡乱睡一觉,就赶紧起来,怕不够时间玩。大年初一早上必须用新的红毛巾洗脸,见面互祝“新年好”,还要吃上一碗花生蔗糖粥。接着,就是去爷爷家拜年,“恭喜发财,利是就来”。若见到村里其他长辈必须问候新年好,若是见到小伙伴那就更兴奋了,攀比谁的压岁钱多,相约去玩炮仗,有窜天猴、摔炮、划炮等等,可好玩了!有时也会一家人一起到公园玩,公园里人声鼎沸,张灯结彩的装饰看得人连声赞叹,喜气洋洋的气氛熏得人陶醉。观景、玩游乐设施、吃小吃等,拍照最难得了,那时拥有相机的人并不多,能在那时留下影像记录绝对是最美好的记忆。你说,这样的大年初一能不充实吗?
接下来的几天便是走亲戚或接待亲戚,互相拜年,这又是领利是钱和吃喝玩乐的美好时光,村里就更加热闹了,到处洋溢着喜庆吉祥的气氛。
“五彩旌旗喧锣鼓”
不同现在,儿时的春节是要一直闹到元宵节的,而且是越闹越大声,因为在广东有一项独特的习俗——游神。顾名思义,也就是抬着神像巡游,寓意神明降落民间,巡视乡里,保佑合境平安。这习俗在粤西地区更加隆重,一般从年初六举行到正月十五,每天不间断,俗称“游神舞狮大会”。因此敲锣打鼓舞狮肯定是少不了的,锣鼓响,醒狮起,相配合,技艺高者往往表演得出神入化,醒狮活灵活现,锣鼓错落有致。对爱看热闹的小孩子来说,必定是不能错过的节目。
在村里是年初十开始“游神”,这天聚集所有青年人在村口插彩旗、在村广场挂彩旗,敲锣打鼓、舞狮举旗,一起到庙里接神巡游。在村里巡游叫“收香”,抬着神像经过家家户户的门口,接受全村人的香火膜拜。接下来就是“醒狮贺屋”,即到每家每户舞狮拜年,也叫“采青”。醒狮种类多样,我村的醒狮属南狮,体型大,需双人舞,走的是刚猛路线。狮为百兽之尊,威猛粗犷,令人警醒。其狮舞讲究神似,突出一个“醒”字,功夫在跃、扑、扎三方面,匹配的大鼓、大锣和大钹也须得铿锵有力。
随着一声鼓响,锣钹也跟着响起,狮子“沉睡惊醒”,开始搔头摆尾、仰视低顾、警视八方,动作慢时轻缓,快时急促,此时古鼓点须轻和慢,突出一个“疑”字。接着狮子“出洞见青”,如同见到食物,但又很警醒,配合着轻、重、快的鼓点,先是四周游走,动作谨慎轻盈。在确保没有威胁之后,狮子开始“探青”,一触即后退,再慢慢上前,这时鼓手须得一敲一压,一响一止。得知食物可入口,狮子就更加兴奋了,鼓点便密集起来,狮子猛扑上去,压低身体,张口“碎青”,头忽转向左,忽转向右,吃得津津有味。采完青后,狮子整个身子站起,猛抬头左右摇摆,然后鞠躬,鼓点由急转缓,重复三次,向主人家以示谢礼。
在正月十三,全村人要带上果品、熟鸡等齐聚广场拜神,祈求一年风调雨顺,然后等待兄弟村的各路神仙驾临,相互交流,往往会从中午热闹到晚上。而在正月十二和十四,我村会依照惯例组织巡游队抬着神像领着狮班,到兄弟村拜年。两狮相遇,更是有看头,相互恭贺,相互切磋,炮声鼓声更是响彻云霄。闹到元宵那晚才送神回庙,偃旗息鼓,大放烟花,这年才真正地过了。
过年时候最喜欢在村里了,十分热闹,很有仪式感,年味十足。出外求学、工作后,很少机会享受这样完整的年了,总感觉不满足。年味变淡现在已经是大家普遍的心声,我想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物质太丰富了,以前只有过年时才能吃到的美食和零食,如今平时也可以吃到,吃已经不是过年的盼头了;二是时间太少了,年三十匆匆忙忙赶回家,年初七就要上班,期间交通耗时,又有各种聚会,这样就很难在家好好过年了。
年要过得好,重在心态。注重仪式感,每个地方都有很多习俗,细心去体会;跟孩子玩游戏,找回儿时的乐趣;避免过多的聚会,多陪陪家人。过年的仪式千百年里都传承下来,年味其实也没变,年声也还回荡在心间,我们要做的只是慢下来,细细去品味,认真去聆听,深入去感受。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