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找房、链家创始人左晖说:直言有讳。大概意思是说我们说话要有适当的方式来回应对方。脱不花在这里说了四个换:换时间,换场合,换角色,换口径。
1.换时间.当我们无法积极回应立刻给出对方答案时,不妨换个时间。例如当你快下班了,领导找你谈话说要把你调到不同的部分,你对领导的疑问无法积极回应,你不妨说,领导,这件事情很重要,我明天想过以后给您答复。当你再次去找领导时,这时候你就由被提问者变成了主动沟通者,掌握了说话的主动权。同时,一分钟停留法也很重要,比如你可以说,我着急上厕所,回来给您答复。短暂的一分钟或许可以让你思考清楚一些问题。
2.换场合。当在开会时,你对领导的要求很不解,你不妨私底下跟他沟通,说出自己的难处,千万不要当面发生冲突,他会觉得很没面子,他可是领导呀。
3.换角色。当领导问你我们这个标准可以吗?你可以反问一下,领导,我们这么大的公司,已经有很大的名誉,所以我们在规模和建设方面在改变一些其他的方面,您觉得呢?这时候你由被动提问者变成了问题的发问者,不好回答问题那就让老板自己来回答。
4.换口径,简单说就是她说A你说B。比如对方找你帮忙,你没有时间或者不想帮,你就说,哎,就佩服您这种人,什么事都能拿捏且痛快处理。对方还会让你帮吗?但是这种方法有一定的风险,因为我们不知道对方会不会生气,得把握度。
最需要说的一点是,让积极回应成为一种本能,说任何话之前都要记得肯定对方,比如初次见面,可以说,您能来,我真是太开心了。比如感谢您对我这次项目的肯定。比如谢谢您占用您的宝贵时间来为我解答疑惑。让对方心里很舒服,他感觉到你在重视他。
沟通是一种技术,最近感受最多的是感受别人的情绪太重要了。突然想起曾经我崩溃,导师对我说,您怎么就难受了,难受在哪里,说出来告诉我。原来她在肯定我的情绪,照顾我的感受,我听后瞬间心里好暖,果然知识是一种智慧,我的导师也是充满智慧的老师,有幸遇到她
以上很多例子都提到了职场,其实我发现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也一样很适用,先稳定情绪,照顾感受,说出事实,再满足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