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会问你为什么外婆家用了引号,这里我说明一下“外婆家”并非是我真的外婆,听家里长辈说我妈妈还没结婚前外婆就去世了,因此我没见过我亲外婆。这里的“外婆家”是我妈妈的舅舅舅妈,也就是我的舅公舅婆。
这里跟大家解释下,最近爱女缠着我将我小时候的故事,最近更新的就是前一天晚上睡前给玥爸和玥玥讲的故事。
舅公舅婆家住在龙泉新华书店边上的金钟弄,现在那一片规划到了老城区,想当年也是繁华的热闹大街。舅公舅婆生了四个儿子,用舅婆的话说“生来生去,生了这么多娃都没能生个女儿。”因为我妈妈深得他们两老的喜欢,便当女儿看待。
我爸妈年轻时两人经常上演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的戏码。每当五天一大吵时我妈便拎着她的布包很傲娇的收拾好行李头也不回的带着我投奔“外婆家”。后来,他们俩不知为啥不怎么吵了,或许是日子好了?还是我身体好了?再或者是两人磨合的差不多了?但,我很期待他们吵架,只有他们俩吵架了才能去城里投奔吃喝玩乐。
“外婆家”的四个舅舅真的是各有特色,他们家条件特别好,大舅公是邮政的干部,舅婆是哪个厂(已经没有记忆了)。大舅二舅三舅三兄弟是属于比较调皮那种,用现在的话讲是“街霸”特别是我大舅。以前有各种商贩会经过他们家门口,他们三就在那些商贩的担子上拉尿、撒泥土等操作。导致一波又一波的商贩投诉到舅公舅婆那里,然后免不了一顿打,听妈妈说他们三调皮也属于硬气的,被舅公打的出血任是一声不吭的。这里没为什么都没说小舅的参与呢,因为小舅年纪小,人也文气一些,这倒是让“外婆家”省了不少心,也是到后面舅婆生病了小舅就更像女儿了,把舅婆照顾非常细致(这也是后话了)。
“外婆家”的房子是那种厢房类型,一进去先是走廊,厨房连着后面舅公舅婆的房间,边上是小舅的卧室,再边上才是整套房子的特色,一间50几平的上下层,舅公舅婆在里面居然养了猪。那个年代好像也并不奇怪在城里养猪的,如果有场地应该是大多数人的选择。我那时候每天都希望小舅在杭州上大学别回来,只要他一回来家里便经常有他魔性的笑声和我哭的上气不接下气的嗷嗷求救声,只要我在他们家他经常以把我抱到隔壁猪栏为乐。这是童年的记忆,也是舅舅们独有的宠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