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
盛夏的果实—荔枝今年如期而至,甜蜜蜜红艳艳地瞬间堆满了岭南人的生活圈子。
往年,大街小巷也会随之共鸣粤曲《荔枝颂》:
卖荔枝,身外是张花红被
轻纱薄锦玉团儿,入口甘美
齿颊留香世上稀,什么啊
可是弄把戏,请尝个鲜
我告诉你,这是岭南佳果靓荔枝
果中之王,人皆合意
说荔枝,一骑红尘妃子笑
早替荔枝写颂词,东坡被贬岭南地
日啖荔枝三百余,好佳果
品种各异,爽口桂味
肥浓糯米糍,荔枝早熟早上市
三月红有名气,增城挂绿美名驰
黑叶荔枝甜又脆,乡村姑娘
带着一班小伙子,成群结队摘果去
珠江两岸歌声起,万艇千帆
载荔枝,说荔枝
一果一木来非易,多少园丁挥汗雨
换来万紫与千红,枝垂锦弹含春意
隔山隔水,心连心
献给四海五洲兄弟,万般情意
情如荔蜜甜,心比荔枝果核更细致
荔枝花开香万里,荔枝
听我来为荔枝唱颂词,卖荔枝
脍炙人口、享誉海内外的粤曲《荔枝颂》,始唱者是粤剧艺术家红线女。1957年,她到莫斯科参加第6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在其中“东方古典歌曲比赛”中,她凭借《荔枝颂》、《昭君出塞》,为广东粤剧界捧回第一枚金质奖章。由二十多个国家组成的评委,赞叹她音色丰富、清脆,徐疾有致。最后一句“卖荔枝”,她借鉴花腔女高音,把“枝”字无限延伸,由强至弱,欲断还连,兀地翻起一个高腔滑音,随即戛然而止,余音袅袅,曲终韵味仍存。让人们闭着眼睛也体会到曲中卖荔姑娘是那么天真、活泼,她对岭南佳果———荔枝那份自豪,那份赞赏,尽在一腔一板之中。
《荔枝颂》作者,是戏行中人昵称的“卿叔”—著名编剧家陈冠卿。“卿叔”从上世纪40年代为粤剧红伶何非凡撰写的第一出粤剧《断雨残云》,至今与戏文相伴五十多度春秋。
由于他谙熟戏曲个中三昧和“棚面”音乐,且具深厚诗词、古文功底,因此他的作品都兼备文学性、音乐性。他撰写的粤曲过百,唱红了几代老倌。
谈起当年撰写《荔枝颂》往事,“卿叔”笑道是奉戏剧家、广东剧协主席李门之命执笔的。幸好少时生性好动,每逢荔枝丰收季节,便结伴徜徉于荔海攀树摘食,对荔枝的品种、特色、味道知之甚详,因而只花了几天时间,尝试糅合七字清、梆黄、小调写就此曲。卿叔说,《荔枝颂》影响之大、覆盖面之广、流传时间之长,是始料不及的。
值得称颂的是,今年在广州响起的《荔枝颂》,是改编新版的大合唱《验核酸》。
“验核酸,筛查核酸攻坚战,新冠莫想去蔓延,记得,戴好口罩,赶快排队验核酸!”这个星期,这首经典粤曲《荔枝颂》改编的《验核酸》在广州朋友圈“刷屏”了,有网友表示:“很上头!”
据报道,粤曲爱好者翁永辉和音乐人好友在一起录歌曲的时候,聊到疫情期间市民们关心的核酸检测时,忽然用“卖荔枝”的曲调哼出来“验核酸”三个字,大家都感到非常契合。
“我们不如用一种现代的风格,再演绎几句‘玩一下’,宣传鼓励群众赶快去验核酸、配合检疫吧。”音乐人李进一马上编曲,大家一起写出了后面几句词,马上录音。
一群好友于是从写词、作曲到音频制作,整个过程在短短一天内完成并上传。
由粤曲《荔枝颂》改编的《验核酸》一经发布,在广州朋友圈里“刷屏”。“医护人员、各部门工作人员、社区志愿者们众志成城奋战在核酸检测的第一线,我们就想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来支援防疫,鼓励大家积极测核酸。”该曲演唱者翁永辉如是说。
希望这首广州人耳熟能详的改编《荔枝颂》,可以借着名曲的声望,传遍南粤大地,在歌颂抗疫一线人员无私无畏的奋斗的同时,也可以鼓励振奋岭南人抗疫的信心,坚定乐观地收获抗疫的丰盛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