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证病机
〔学生C〕老师,为什么合用这两个方子呢?
〔老师〕这两个方子合用治疗水饮上凌所造成的心慌胸闷疗效很好。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实际上是桂枝汤加龙骨、牡蛎。
这个方子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治疗虚劳失精篇,原文是:“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
方证病机为中虚津伤阴阳营卫不和,精神不交。
我临床上用这个方子辨治外感内伤杂病,如胸痹心悸等证属于中虚津伤,阴阳失调、营卫不和、精神不交通的,疗效都非常好。
方中龙骨牡蛎不仅化饮降逆,而且镇心安神,用于心慌等症,疗效很好。
《本经》说龙骨:“味甘平。主心腹鬼注,精物老魅,咳逆,泄利脓血,女子漏下,癥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
《本经》说牡蛎:“味咸平。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带下赤白。久服强骨节,杀邪气,延年。”
龙骨牡蛎所治的“咳逆,泄利脓血,女子漏下”及“鼠瘘,女子带下赤白”等症,都是水饮所致的。
分析本案有一些阳明微热,加一味灵磁石来辅助除烦热、安心神、降逆气,增强交通阴阳之力。磁石是一味交通阴阳上下的好药。
《本经》说磁石:“味辛寒。主周痹风湿,肢节中痛,不可持物,洗洗酸消,除大热烦满及耳聋。”《本草从新》谓磁石:“治恐怯怔忡……明目,重镇阳气。”
为什么说磁石能交通阴阳上下呢?
清代名医吴仪洛在《本草从新》中的一段话做出了比较明确的诠释
其讲磁石:“辛咸,色黑属水,能引肺金之气入肾,补肾益精,除烦祛热,治羸弱周痹,骨节酸痛(肾主骨),恐怯怔忡……明目……镇养真阴。”
苓桂术甘汤方证病机《伤寒论》第378条说:“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伤寒论》第67条亦说:“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苓桂术甘汤方证病机为水饮上逆,而虚寒不重,主要功能是温化水饮,降水逆
该案反复发作心慌、胸闷、胸痛与胃虚水停于上焦,逆于上焦有关。凡见胸闷、心慌、惊悸者,就要考虑水饮上逆的病机。用苓桂术甘汤疗水饮上凌所致的心悸胸满正对病机。
以肉桂、桂枝合用,表里同治,意在加强温里祛寒通血脉之力。
二诊
【接诊情景】
患者诉药后胸闷心慌明显好转,早搏明显减少,乏力消失,胸痛消失。腰胯部发凉酸沉,9点睡觉,12点左右易醒,夜尿多,起夜4次左右,口不苦不干不渴,痰多,面色较前红润,唇紫暗减轻,舌淡暗,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苔白水滑,脉左弦尺沉无力,右弦大有力。
〔学生A〕老师,这位患者又增加了腰胯部的病变,应该怎么辨证?
〔老师〕这次证候表现和上次有所不同,重新辨证分析一下。
胸闷心慌明显好转,说明上次的方子有效,但症状并没有完全消失,唇紫暗,舌淡暗,左脉沉弦无力,可以辨为少阴病,表滞,营虚血瘀气滞失养。
心慌,胸闷,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苔白水滑,脉寸关弦尺沉,可以辨为太阴病,水饮上凌心胸。
痰多,腰胯部发凉酸沉,夜尿多,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苔白水滑,脉弦尺沉,辨为少阴、太阴合病,太阴胃虚,下焦水饮,少阴下焦水湿痹着腰府,腰部为下焦表位。
六经辨证:少阴太阴合病。
病机:胃虚寒,水饮上逆,水湿痹表。
治法:温中化饮降逆,祛湿除痹,安神定悸。
方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肾着汤。
【处方】
干姜20g,生白术10g,茯苓20g,炙甘草10g,桂枝10g,企边桂5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大枣20g(切开),生姜20g(自备,切片)。
15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辨析思路与答疑解惑】
〔学生B〕老师,这位患者上次您用的主方是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苓桂术甘汤,这次怎么变了?
〔老师〕患者服用了上次的方子病情明显好转,说明上次的方子对症,但服后证和病机有一定的变化,还存在胸闷心慌,说明还有水饮上逆,而且又有腰胯部发凉酸沉,夜尿多等症,这是有了下焦膀胱气化不利、水湿痹着在下焦腰府的证机,证变机变方也要变。根据这次的病机,就仍然用桂枝法度为主,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继续温中降逆,安神定悸,加肾着汤祛水湿以通痹。
《伤寒论》第64条说:“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第118条说:“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的方证病机为饮气上冲,心神不安。
桂枝有温通腠理而降逆气之功,龙骨、牡蛎有交通精神,镇惊悸,安心神之效。所以我临床上治疗心悸,不论阴证和阳证,常合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疗效很好,这也是一个临床经验。
肾着汤方证病机《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中说:“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表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甘姜苓术汤就是肾着汤,方证病机为中焦虚寒,寒湿痹着下焦表里。
肾着,就是肾为寒湿所伤,留滞不行,病位偏重在腰。肾着汤中药物重点是主治太阴中焦寒湿的,肾属于少阴,腰为肾之外府,所谓“着”,就是中焦的寒湿下着于肾,肾受寒湿之邪,就会出现腰及腰以下冷痛为主的病证。
这个方子用途非常广泛,可单独或与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合用治疗太阴、少阴寒湿痹阻不通所致的腰部、胯部及下肢沉重疼痛及寒痛等,还能治疗中焦虚寒引起的老年前列腺增生症之尿频、尿不尽以及小儿遗尿等症。
所以只要抓住病机,以病机来统方,就可扩大经方应用范围。
用这个方子,要注意方中药物的配比:
干姜、茯苓与甘草、白术的比例是2∶1。
按:后微信回访,诸症悉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