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深入推进的当下,干部队伍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政策落地的成效。然而,当前在选人用人上仍存在“近亲繁殖”“隐形台阶”“专业壁垒”等体制机制障碍。一方面,受编制、地域等因素制约,部分单位长期依赖内部循环,形成“熟人社会”式的用人惯性,导致创新思维匮乏;另一方面,基层晋升通道单一,“唯学历”“唯资历”现象时有发生,基层一线的实干型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难以突破晋升瓶颈。此外,人才流动机制不畅,跨部门、跨领域的人才交流不足,加剧了干部队伍结构失衡。这些问题不仅削弱了干部队伍的活力,更制约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破局之道,首在打破“路径依赖”,构建多元开放的选人用人体系。要建立“全域视野”的选拔机制,打破地域、身份、学历限制,通过定向招录、柔性引才等方式,吸引高校毕业生、致富能手、企业技术骨干投身伟大事业;推行“揭榜挂帅”“赛马机制”,在乡村振兴、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中发现人才,让“能者上、优者胜”成为常态;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干部交流制度,推动党政机关与企事业单位、乡镇与县直部门间人才双向流动;设立专业技术人才“旋转门”,鼓励农业、科技、金融等领域人才到基层一线挂职锻炼,实现人岗精准匹配。
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既要打破旧有藩篱,更要构建长效机制。要做好“后半篇文章”,通过优化人才服务保障,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完善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配套政策;搭建创新创业平台,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建立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干部在改革创新中担当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