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时代,人才是推动事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全国公务员工作推进会强调要拓宽选人用人渠道,这一举措犹如为人才发展打开了一扇广阔的大门,为公务员队伍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
拓宽选人用人渠道,首先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不能局限于传统的选人范围和方式,要敢于突破地域、身份、学历等限制,广开进贤之路。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将目光投向各个领域、各个行业,让那些在基层默默耕耘、在不同岗位上展现出卓越才能的人才有机会进入公务员队伍。
在方式方法上,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进公务员考录工作信息化建设。搭建更加便捷高效的人才选拔平台,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更多的人才能够便捷地参与到公务员选拔中来。同时,建立健全多元化的选人用人机制,除了常规的公务员考试录用外,还可以探索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人才引进等多种方式,针对不同岗位的需求和特点,精准选拔合适的人才,做到人岗相适、人事相宜。
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各级部门共同努力,持续优化人才选拔环境,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让更多优秀人才汇聚到公务员队伍中来,为国家的发展和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推动公务员队伍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开创新局面。
完善考核评价和正向激励机制,是激发公务员干事创业热情、提升工作效能的关键所在。全国公务员工作推进会对这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机制,让公务员队伍活力迸发。
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是基础。考核指标的设定要紧密围绕工作实际和高质量发展要求,避免形式主义和“一刀切”。不仅要关注工作成果,更要重视工作过程中的担当作为、创新精神和服务群众的能力。实行差别化、个性化的考核,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公务员的工作表现。比如,对于基层公务员,重点考核其解决实际问题、服务群众的成效;对于承担改革创新任务的部门,突出对改革举措推进和创新成果的考核。同时,要创新考核方式,综合运用日常考核、年度考核、专项考核等多种方式,加强平时考核和日常跟踪了解,多到现场看、多见具体事、多听群众说,不简单以数字论英雄,确保考核结果真实反映公务员的工作状态和业绩。
正向激励机制是激发干事创业热情的“催化剂”。要将考核结果与公务员的选拔任用、评先评优、绩效奖励等紧密挂钩,形成鲜明的激励导向。对那些工作实绩突出、群众认可度高、敢于担当作为的公务员,要大胆提拔使用,给予充分的荣誉和物质奖励,让他们有成就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从而激励更多公务员积极投身工作,勇于担当。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也至关重要,要正确对待公务员在改革创新、先行先试中出现的失误和错误,按照“三个区分开来”的原则,为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的公务员撑腰鼓劲,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在工作中大胆作为。
完善考核评价和正向激励机制,能够充分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比学赶超、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让公务员队伍成为国家发展的坚实力量。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公务员则是落实各项政策、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践行者。全国公务员工作推进会提出为基层公务员松绑减负,这一举措对于激发基层活力、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基层公务员松绑减负,要从根源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种种表现,如文山会海、过度留痕、层层加码等,严重消耗了基层公务员的时间和精力,让他们疲于应付,无法将主要精力放在实际工作和服务群众上。因此,必须坚决整治这些不良作风,精简会议文件,减少不必要的督查检查考核,杜绝过度“留痕”要求,让基层公务员从繁琐的形式主义事务中解脱出来,能够轻装上阵,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解决群众实际问题、推动基层发展的工作中去。
合理划分权责是关键。要明确基层政府的权责边界,建立健全权责清单制度,避免上级部门随意将任务和责任下派给基层,防止出现“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样样都往基层压”的不合理现象。
完善保障机制也必不可少。要加大对基层的资源投入和政策支持,改善基层工作条件和待遇,提高基层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认同感。在晋升机制上,要向基层倾斜,为基层公务员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和发展空间,让他们看到在基层工作的希望和前途,从而更加安心、用心地扎根基层,服务基层,为基层发展贡献力量,让基层充满生机与活力,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充实基层队伍,要注重人才引进。通过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基层。一方面,加大公务员考录向基层倾斜的力度,设置专门岗位面向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项目人员等进行招录,为基层补充新鲜血液。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各类专业人才,如法律、农业技术、医疗卫生等领域的专业人才,满足基层在社会治理、乡村振兴、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多样化需求,提升基层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调优基层队伍结构也十分重要。要根据基层工作实际和发展需求,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的年龄、知识、专业结构。注重选拔培养年轻干部,让他们在基层一线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同时充分发挥经验丰富的老干部的传帮带作用,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合理梯队。加强不同专业背景干部的配备,使基层队伍在综合管理、经济发展、社会事务等方面具备全面的能力,提高基层队伍整体的战斗力和执行力。
建强基层队伍,关键在于加强教育培训。针对基层工作的特点和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提升基层干部的政治素养、业务能力和服务群众的本领。通过定期组织政治理论学习,让基层干部深刻领悟党的方针政策,增强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如乡村振兴政策解读、基层矛盾纠纷调解技巧、数字化办公技能等,提高基层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基层干部参加实践锻炼和交流学习活动,拓宽视野,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基层干部队伍,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