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母女,人们最常说“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已婚的女儿也常感叹“婆婆永远不比亲妈”,似乎女儿和母亲永远是彼此的天使。
事实上,抱怨彼此是冤家也是母女间常有的,还有那句气呼呼的“上辈子欠你的”。母女关系中的较劲和怨怼,有时是暗波涌动,有时如火山爆发,让她们看起来更像丢失了翅膀的天使,因为飞不起来而无法快乐。因此,相比其他类型的亲子关系,母女间的爱恨似乎更纠缠拉扯、捉摸不定。
《挣脱母爱的束缚》这本书就单独讲了母女这种特殊的亲子关系。作者于玲娜认为女性的成长,要从回顾、反思、梳理自己和母亲的关系开始。书中解释了母女关系为何独特,并归纳出十五种不健康母女关系类型及其对女儿成长的消极影响,还分析了原因,最后给出了可操作的建议。
一、母女关系为何如此独特
女性在身体意识、空间观念、时间焦虑上和男性都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异。
当我们还是孩子时,男生常常更容易因为掰赢了手腕或骑车最快感到快乐,女生更容易希望拥有漂亮的发型或者双眼皮;成年后的女性比男性更多地表现出对健康或者外貌的的担忧,进而影响了饮食及卫生习惯。这就是男女在身体意识上的差异。
母女间还会比其他亲子关系更高频率地出现“这衣服太难看,和脸型不配”、“女孩子别吃那么多,胖起来难减”之类的对话,是不是都习以为常了?其实这就是强调身体意识。作者说,女性这种更在乎“看起来怎么样”的心态让她们更容易嫉妒别人,更希望外界的肯定,而忽略了“我自己感觉怎么样”。
这样的心态存在于很多不健康的母女关系中。曾有网友向他人求助,说自己三十岁单身,和母亲同住,母亲一直埋怨她不会打扮。她很不解,这和单身有什么关系呢?高赞的回答建议她多关注自身的需求和感受,和母亲分开住。
这个回答在提醒提问者应该关注“自己感觉怎么样”,同时也指出了母女关系的另一个特点——她们共享更就凑的生活空间。因为社会分工的不同,母女更容易在“家”这一空间里密不可分; 哪怕离得很远,女儿也可能频繁地打电话给母亲,谈论她们在家时也天天谈论的内容。作者形容她们“像两棵种在同一个花盆里的植物,盘根错节、相互依靠,又相互明争阳光、暗夺水分。”这种过于紧密的互动也常常是不健康母女关系中的一个问题。
除了以上两点,时间焦虑在母女间更是寻常。
一个母亲会对到了所谓“婚嫁年龄”或“生育年龄”的女儿无比担忧和焦虑,而父亲一般比较开明,会劝母亲少操心,这时通常会换来妻子的回怼:“你是没心没肺!”——这样的情景无论是在影视剧还是我们身边都太常见了。作者说:“女性生命周期里的时间焦虑,加剧了母亲和女儿之间的拉拉扯扯。”
因为母亲相比其他家庭成员,更多地承担了养育职能,所以又通过言传和身教将行为模式传给了女儿,再代代相传。
所有这些造就了母女关系同其他亲子关系相比的特别之处,理解了这些,才可以很好地走进多种不健康母女关系的描述中。
二、不健康的母女关系,各有各的不幸
美国心理学家贾丝明·李·科里给母亲归纳出了十个角色,于玲娜选出其中不太容易被其他人完全代替的六个,称之为母亲的六大职能。
母亲六大职能的完成度直接影响了女儿的成长。这些职能好比关系中的“营养素”,不同“营养素”的缺失,对应了九种常见的不健康母女关系,另有受家庭结构和其他成员影响形成的六种不健康母女关系。
春天热播的电视剧《警察荣誉》中的夏洁妈妈给所有追剧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网友戏言:“今天又是被夏洁妈妈气晕的一天。”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呢?不尊重女儿当民警的意愿,一定要她做文职、即便女儿在工作也要秒回电话和信息、不开心时要累了一天的女儿哄、常说:“你对得起我吗?没有你我可怎么活”、稍有不满意就一把眼泪一把鼻涕……
按照《摆脱母爱的束缚》里的分类,夏洁妈妈至少“女儿性别身份榜样”和“女儿情绪的承载和调节者”两个职能严重缺失,是个焦虑控制型母亲(对应的是备感束缚的女儿)、内疚感控制型母亲(对应的是为母亲而活的女儿)、坐在女儿位置上的母亲(对应的是没有童年的女儿)。
电视剧里,夏洁的“主角光环”没有让她成为一个在母女关系中受到严重创伤的女儿。但在现实中,深陷这种母女关系的女儿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被过度控制的女儿最终都会反抗,反抗得越迟,付出的代价越大;被内疚感控制的女儿能找到的反制方式,往往还是内疚感控制,比如通过破坏自己的生活来让对方内疚,甚至表现出“躯体化反应(生病)”;和母亲位置错乱的女儿很多都不愿走进婚姻,或早早走进婚姻,再从自己的孩子身上加倍讨还。
面对这样的母女关系,没人不想问:到底为什么?我该怎么办?
三、为什么、怎么办
作者非常理解深陷不良母女关系的女性心里的巨大疑问:“妈妈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是她提醒所有人——如果只是在“鸣不平”,强行理解母亲性格,只会让自己更别扭。因为“受到伤害的人需要先对自己负责,想办法走出创伤,保护好自己,过好自己的生活”,正如一开始在序言里强调的“谈论母亲给女儿带来的伤害,并不是为了评判母亲,指责她、报复她,而是为了让我们更了解自身痛苦的根源,改善我们的身心状态,真正实现人格独立和自我成长。”
继续看向夏洁妈妈,丈夫年轻时因公殉职,巨大创伤导致了“被害妄想”、“被抛弃的恐惧”,被爱的“需求”不能满足,“无力面对自身的匮乏和荒芜”(她一直只做了一件事——养大女儿)。正如作者所说:“每个人都是历史(个人历史和社会历史)创伤的承载者,母亲如今的样子,是由她过往的经历塑造而成的。”
然而,“在关系中,认识对方不是必要的,唯一必要的是认识自己。”这也是在学习“该怎么做”时必须要牢记的。
如果通过了解母亲的历史,对她的行为有所理解,那也只是理解,并不意味着要包容她的行为,仍然可以对她生气、表达愤怒。每一个想从不健康母女关系中走出的“夏洁”,都要像揉碎身体一样将母亲的意象和自己分开、自我满足、学会哀悼、勇敢地建立人际边界、修改人际地图、重新养育自己,最终建立自己的规则。
四、结语
现代女性要面对学业、职场、婚姻、育儿的诸多考验和压力,常常陷入疑惑甚至困境中。此时,如果试着抛开谈论母亲的顾忌,读一读《挣脱母爱的束缚》,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希望所有在母女关系中找到答案的女性,都能挣脱消极的母爱对自己的束缚,收获成长,找回天使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