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是一个学期的尾声,但是我认为读书学习还是应该一如既往,所以阅读的脚步还是应该继续前行。我最近在读的是于永正老师的《我是怎样教语文》。一直喜欢于老师的教学理念,也试图在模仿,可是总是差强人意。以前也读过这本书,都是被动的去读,没有多大的收获。这次潜下心来,想用心读,有点别样的收获。
语文教育,应该为学生留下什么?这是我教书多年来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于老师在书中给了我答案。于老师告诉我们,眼睛不要只盯着“语文”,还要盯着“人”。只有两者结合,才叫完整的语文教学。这其中感触最深的一句话就是——“要把语文的根本留住。”怎样留住根本,不断激励,让孩子永远拥有学习语文的极大兴趣,我觉得对学生来说就是他们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如何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然还是应该从课堂如手。
说说导入的艺术。我们都知道导入环节每堂课都有,形式不同而已。而事实上是,有人听课的时候或者是赛课的时候,我们的导入环节就会用心设计一下,平常总是简简单单的就走入正题了。于老师每次的导入却都是那么有趣味,还能吸引学生的眼球。看似那么随意,却又深藏着深深的智慧。这让我深深意识到每一堂课对于学生都很重要。我们的教学不是为了一次的塞课,不是为了一次的展示,我们是为了让语文在每个孩子的心中扎根。上好一节又一节的语文课,就是身为语文老师的责任。一切的磨练都归结于平时的练习,平时认真对待每一节课,我们的孩子就会感受到语文的巨大魅力,深深爱上语文。
说说解词的艺术。我对于老师说的一个细节非常赞同。语文老师都知道,我们在文本中总是能遇到很多抽象的词语,有时候确实很难用语言来描述清楚它。就比如于老师说的哪个例子:“坚强”是什么意思?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但是如果让我们用语言来描述时,还确实是不好找词。可是,如果我们把它放到某个具体的情境中去用,或者用它造个句子,估计就难不倒在下面听课的孩子们了。所以总结起来就是当我们遇到这样没法形容的词语时,就可以用造句的方式来理解。当然,我们还有很多的办法,比如说拆字分别组词的方式,也是很奏效的哦。
最后说说“冷却法。”十多年的语文教学,不敢说有什么大的收获,但我也悟到了于老师说的那一点——“冷却法”。语文确实有时候真的不能太较真。当孩子遇到当下解决不了、理解不了的问题时,不妨就用用于老师的“冷却法”。这招真的很受用。
最近进入复习阶段,又是高考、中考、端午调休,看似有些乱,但乱中取静,又在读书中找到点教书育人的乐趣。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