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有幸听到了西工区教研室王小敏老师的讲座,《指向素养发展,践行教学评一体化的语文课堂教学》对我来说,收获颇多。
王老师就22版新课标语文素养进行了深入剖析,一、文化自信,可以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等地方涉取。二语言运用、即对词语归类整理,应对使用,如让学生上课回答问题说完整话,课堂上应该让学生找出新鲜感的比和句子转化为学生的语文,教师要在真实的赛课过程中做到真实,自然,不夸张。三思维能力、对学生而言思维最活跃的年龄在小学阶段,老师就要最大限度的为孩子提供思维的可能性(生字:如何认字,除了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还有其他的吗?形声字,巧记,按意思记,按部分记…也可布置生字作业,如巧记的方法,画画,顺口溜…)也可通过课后题训练孩子思维能力。四审美创造,文字本身就很美,文字背后的图更美,可让学生品析,从朗读中感悟,珍视教材里面的每一部分让学生去感悟。
接下来就现实中一线教师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了分析,1.目标隐身了,一节课着力想让学生学什么?目标要落实,在目标的导向下学习,一节课1-2个目标。2环节乱了。教师应把干扰降到最低,教学环节要合理,了解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3.语言训练不足,与学生的贴合度有多少,怎么转化学生的能力,一定要重教学方法(如讲习作写故事,要让学生先明白什么是好的故事,故事情节还要一波三折,那么如何一波三折?需要老师充分思考,设计教学)4.教什么?学什么?评什么?彼此割接,相互脱节,教了不等于学生学了,学了不等于学会了,评了不等于促进了教和学。把评放在课堂上,评促进教和学
教(抛出问题,等回答,时间要足够,你教的是让学生学会的,教学需要对象。学(2分教7分学1分梳理加检测)。评(及时测评非常关键)小技巧:换班上课,给陌生学生期待~不要说出让学生配合你这样的话。
设计精准的教学目标(拿教材当例子)
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不热闹)
设计可靠的学习评价(学会什么,通过观察,检测)
集体备课(解读文本是备课和上好课的前提,语言表达是为情感服务的)聚焦微改进促进课堂设计。